今天学习了《物化自我》,举例,别人给我了五块钱,我一定得还六块钱,别人请我吃饭了,我一定得还回去,别人给我送礼了,我一定还个更大的礼物……
回想一下过去,总是会觉得如果有个人对我好的话,我的心里会给自己说——我一定得对她的好比她对我的好更好,比如她对我五分好,我就会给自己说我得对她七分好,必须得比她的好多一点点……
这次同事请我吃饭了,我就马上想着明天要请她再去吃一次饭,也许是同样的饭,还是土豆粉,但是我会觉得她掏钱了我没有掏钱,所以我也得掏一次,心里才会觉得这是正常的。这样我才不会签她的……
我的生活中到现在还是一样的,别人可以欠我的,我不可以欠别人的,同等条件下,我一定得还别人的人情,但是别人不一定非得还我的人情,我不允许自己接受……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是物化了我自己,我把自己当做物品了,物品就会有价值,或高或低,或多或少,物品在没有货币的时代是相互交易等价互换的……
人的话是多变量的,存在人情,存在其他,我不一定要马上回馈她礼物,可以在合适的机会适当的体贴的回馈,比如前俩天听的《佐贺的超级阿嬷》里说的——让人觉察不到的体贴是真正的体贴。
翻译到回馈礼物是在我帮了一个朋友的忙的时候,她不需要马上买件衣服给我们孩子,而是需要在机缘巧合的情侣下再添个礼物或者其他,这样我会不觉得好像心里怪怪的,像是觉得好像俩个人继续互相交换完了,就貌似互不 相欠一样的,本来是俩人之间的(交流媒介),结果变成了互不相欠……
人不是物品,不需要物化,人是多变量的环境产物,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不给对方压力的给到添砖加瓦的礼物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