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嘲讽秦始皇和汉武帝求仙行为的,秦始皇派徐福驾大船,去东方拜访仙人,求取长生不老药。可是徐福一去不复返,秦始皇望眼欲穿,到死也没等到徐福的归来。有人说徐福到了日本,留在那里定居。
诗词大意可解为:
作者登上高山,眺望大海。六只大鳌已死,骨头都已发白,三座仙山又漂到哪里去了呢?
扶桑神树一半已经枯萎,太阳也已黯淡无光。那金碧辉煌的仙境如同梦幻,秦皇汉武苦苦等待,一切终究成空。
精卫填海徒费木石,巨大的鼋鼍也凭借不上,求仙问道、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了。君不见那骊山茂陵都已成为灰烬,唯见牧童上下攀登。盗墓贼将墓中的珍宝尽数偷走,皇帝的神灵又能怎么样呢?
秦皇汉武在位时穷兵黩武,耗尽民力,人民生活因此非常困苦,他们原本也不配飞升成仙啊!
这首诗引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瑰丽浪漫的神话世界。
“三山”指方壶、瀛洲、蓬莱三座仙山,它们原本由十五只巨鳌托住,后来,龙伯国的巨人钓走了其中的六只,这三座仙山失去依托,不知漂到哪里去了。
“精卫”是远古时代炎帝女儿的化身。她生前不慎溺死在东海,死后化为精卫鸟,不停地衔来木棍小石投入海中,誓要将东海填平。
“鼋鼍”指巨鳖和猪婆龙,相传周穆王南征越国,用鼋鼍搭桥,渡过长江。
“鼎湖”是指黄帝飞升成仙的地方。《史记》中记载:黄帝在荆山下铸鼎,铸成后即乘龙飞升成仙,后世遂称这里为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