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课,觉得老师既大方又有钱,因为老师设计的分组活动,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是好几百的奖励。这在我的学生时代,那可是第一次遇到的呀。
因此,我觉得那些在广州上班的同学,工资应该挺高的。于是,吃饭的时候,私底下聊了一下,发现,他们的工资其实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多。
为什么同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同样在广州上班,老师的钱那么多,而在临床一线的同学上班那么辛苦,钱又少得那么可怜呢?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本老师主编的书,恍然大悟:老师除了工资之外,还有一些校外授课收入,版权收入等等。老师的工资收入也许不高,但总收入可观呀。
其实,不论在哪个地方,在相同级别医院上班同等职称的临床护士的工资,是差不了很多的。套用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原理,那就是: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所决定的。只是,商品的价格同时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在同等级别医院上班的同等级职称护士,她们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是基本上一致的。既然创造的社会价值是一致的,那么她们所得的报酬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
按理说,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房价物价相对较高。如果工资要与之匹配,那么工资也相对较高才对呀。但是,由于很多护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都选择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供大于需。从这个层面讲,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医院来说,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是相对饱和的。这样一来,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对工资的影响。
但是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的医院,如果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要学习和开展新技术。因此,它们对于那些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人员还是相对欠缺的。然而,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为了给自己和下一代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很多人毕业后,都是宁愿往发达地区去发展。这样一来,护理人员与医院的需求之间,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吸引高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医院只好动用工资的杠杠来吸引人才。因此,在一定程度来讲,有时欠发达地区护理专业的应届本科生的工资相对发达地区还是可以的。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一个本科毕业的护士,如果她只是在临床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工作,那么她所创造的价值跟一个只是中专毕业的护士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因此,要想在常规的工作之余,创造更多的价值,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心琢磨,善于总结,不断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绩效。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样子,才可以显示你的稀缺性。毕竟,你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工资的。
当然,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不凡试着创新。老师说过,出书可以跟别人10%类似,而这又意味着要有90%的内容来源于自己的积累和创新。而自己创新的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才是核心的部分,这一部分才是正真的价值体现。而这些价值又会以金钱的方式反应出来。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新校区建了五六年都没盖好。但是,好友的同学那学校一年多就建好了,而且比我们学校高大上了几十倍。我问她们学校哪那么有钱呀。她说她们学校有许多自主研发的产品,那些专利都是很值钱的。而我们学校只能可怜巴巴的等政府拨款。
因此,护理行业也一样,从重复,一般实践到总结,掌握核心技术再到创新,三个层次的工作也意味着三种层次的工资。为什么临床护士的工资都差不多,而且都不高,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自己的舒适区重复着差不多的工作。与其在抱怨操着卖白粉的心,领着买白菜的钱,不如好好想着怎么增加自己的收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