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叫余元的姑娘,跟男友在北京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名叫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小店,倡导“零浪费”生活。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他们三年来没买过一件衣服,没用过一个塑料袋,更买点过一次外卖,甚至连姨妈巾都是循环使用的。
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对不对?
但余元和他的男友确实是这样生活的,他们用不锈钢吸管代替塑料吸管,把用过的米袋子旧物改造成时尚手包,把旧布料做的衣服和枕套,用闲置纸盒邮寄快递。等等
因此他们两个人3个月下来,才产生了两个0.5升的玻璃管的垃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余元把这种生活理念叫做“零浪费生活”。
余元说:
“零浪费,不是指没有任何垃圾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避免一些不必要垃圾的产生。”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非常火的一本书,《断舍离》。
它的作者山下英子,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因为学习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
后来,就致力于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俗称断舍离。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断,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即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太多的物品。
被各种物品包围的我们,每天都在物质上做着加法。
殊不知,比起金钱和物质,人的内心深处,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持久满足感。
1.内心世界越丰盈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钱钟书先生一生学贯中西,受人敬仰,和妻子杨绛伉俪情深,羡煞旁人。但他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却让当时正红的陈道明自惭形秽。
在一期访谈节目里,陈道明讲起了他去钱钟书老先生家的情形。
他说钱老先生家里,没有录像机,没有电视机,有没有电话。
唯一响的东西只有药锅子,到了时间就“噗噗噗”地响。
陈道明说,
在钱老家里,可以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幸福是要通过割舍获得的,所谓去伪存真,只有扔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才能发现生命中的重要的东西。
《少即是多》书中有一句话:
“从物质中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从加法时代转向减法时代,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丰富才是幸福的王道。”
内心世界越丰盈的人,对物质的需求越低。
2. 蒋勋: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说到华人美学教父蒋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他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曾任《雄狮美术》月刊总编,并先后是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代表作有《生活十讲》、《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以及《池上日记》等等。
林青霞曾评价蒋勋说:“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 。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蒋勋老师其实也曾对自己的都市生活做了断舍离。
2014年,他只带着简单的行李搬到台东一个叫池上的小村庄居住。
他住的地方,只有简单的桌椅和书柜。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他的画室是一间废弃的浴室改造成的,里面陈设非常简单,但蒋勋喜欢得不得了,说这里能够感受阳光光影的变化。
蒋勋每次画画累了,就出外面的豆腐店吃点东西,那种满足感,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
蒋勋说:
“人还要什么?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水好,米好,土地没有污染,黄豆没有转基因,这些就是最好的。
3.梭罗:所谓房子,只不过是通往地洞的一道门廊罢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最近几年流行的极简主义,其实也是一种遵循“减法”的生活方式,例如去除一些无聊的应酬、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和多余的工作等等。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
1845年,梭罗为了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梭罗跟陶渊明一样,也在房子附近的土地上种庄稼,比如豆子、土豆、玉米、萝卜等。
不过,跟陶渊明的“草盛豆苗稀”比起来,梭罗种庄稼显然更在行,因为他把收成拿去卖了以后,抵掉支出还能结余8块多钱。
不但如此,梭罗住的房子是自己动手建的,穿的衣服是在农人家里织的,家具是自己打造的。
梭罗说:“所谓房子,只不过是通往地洞的一道门廊罢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的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有的人则选择远离物欲的干扰,过起了极简主义的生活。
4.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庄子·逍遥游》中说: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意思是鹪鹩在深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只要肚子喝饱。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实际上能在世间享受的东西非常的少。
所谓“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让我们向大师们学习,克制对物品的贪欲,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end】
注:图片来源自网络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欢迎关注!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