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需创新构建“动态管理强根基、贴心服务促发展、温情联络聚合力”三大机制,着力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管、流而有家、流而有为的三维提升。
动态管理织密“信息网”,推动流动党员“流而有管”。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是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各级党组织要聚焦“失联失管”难题,扎实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行动。要通过“大数据比对+网格化走访”双线核查,在党群服务中心、产业园区、人才公寓等重点区域设立“党员报到点”,精准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问题。要坚持数据赋能,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联动公安、人社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动态更新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全面掌握流动党员个人信息、流出地点、流动原因、从业情况、联系方式等“5个清”核心要素,实现管理精细化。
贴心服务照亮“前行路”,推动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党组织的关怀是流动党员心有所依、情有所归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多措并举强化服务保障,一方面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司机之家等党建阵地,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法律维权等“一站式”服务,打造流动党员的“温馨港湾”。另一方面,要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动态等学习资料,构建“指尖上的学习阵地”。同时,针对创业党员、蓝领党员、银龄党员等不同群体需求,按“基础技能+专业应用+能力进阶”课程体系,定制创业帮扶、技能提升、银龄关怀等专属服务包,增强其“他乡亦故乡”的归属感。
温情联络搭建“连心桥”,推动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流动党员是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方面,在社区治理、项目建设一线设立“流动党员先锋岗”,邀请流动党员担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情信息员,吸纳优秀流动党员加入“社区发展顾问团”“乡贤议事会”,推动“流动党员”转化为“流动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流动党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作用发挥平台,形成“流出—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