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1964家书
共读思考:
1、读1964.1.12家书,傅雷说,感情强烈的人就怕不够客观,防止之道在于多多借鉴。你怎么看待感性与理性,如何平衡?
人们大多属于感性动物,我就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的人。昨晚因为英语问题训斥了孩子,那一刻没有了理性,当事情结束,情感回归后,理性分析。我太过了,因为妹妹在门外持续大哭,他却迷糊不听。那一刻我已经游离了,已经失去了理性,所以说学得再好,不借鉴,不实践不刻意练习,总会失去理性。当然,晚上睡觉前多次向他道歉。
“多多借鉴”是一种很好的的方式,今天记录回顾昨晚的事情,这里mark一下。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便要“控制自己” ,不要在复杂窘迫环境中做错误决策,理性的头脑,不要急躁让感性上头。
2、读1964. 3.1家书,傅雷的理财观比较淡泊,量入为出,安贫乐道。你怎么看待“生财”与“守财”?
大学毕业第二年,我开始买银行基金定投理财 ,我记得好像是从每月500元开始的,最低起点。
但是我记得大学时候我们上《投资学》的时候,学完股票内容,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投入股市了。而我直到婚后才涉入股市,有一两年很是着迷的研究,买书跟着大佬们学习,后来淡下来。直到现在的佛系股民,有几只基金型股票拿了差不多两年,涨幅目前达150%左右。
所以以我个人这些年来的理财经验,守财和生财同样重要,不要幻想掉馅儿饼,但是一定要在有限的金额中做快速的反应。比如近期三个月内我没有大型支出,我便购买银行短期理财。这也是开源的一笔,积少成多。
如果近期有不确定的支出,我边做零钱宝活期宝这种,即用即取。
这样在有保障基础上的各种理性或者冲动型消费就都不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