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茶生缘,去西双版纳寻茶访友。
与制茶匠人欧阳先生相约着去南糯山看近700年的茶树王。
这座山海拔1900米,居住着哈尼族,茶树基本300年以上,分布生活着30个大小村寨,据当地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1100多年的时间。
其中半坡老寨的茶林最具规模,被誉为“古茶林第一村”,去茶林车子只能开到一半,剩下的路只有徒步进入。
古树参天,溪泉潺潺,属于天然的原始森林公园,掩隐在茂密森林里的就是难以数计的古茶树。
这里山高谷深,土质肥沃,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原始森林与茶树和谐生长,呈现出“天地人和”的原生态环境。
瓦蓝的天空下一棵棵碗口粗的古树,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有种扁扁的植物像螃蟹脚,据说是清火护肝的上好保健品,因为对环境极度敏感一般只寄生在保护良好的生态古树上。在这里比比皆是。
林间散落生长着各种高大的野核桃和野樱花树。
每年春节前后,大片樱花,如云似霞般绚烂绽放,开的如火如荼,极其美丽。
漫山透出了一股甜美的气息。
只一夜,有风来,从远处看,樱落如雨,也许是这樱花造就了南糯山普洱茶特有的花香。
林间小道仅容摩托车勉强通行,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山泉水清澈甘甜,穿林而流,行走在林间,阳光斑驳,岁月静好,花香隐隐。
陪着女儿走在安静的林中,光影明暗组成了一幅幅抽象画,只听到踩着落叶的沙沙声,偶尔踩着小枝Y发出极响的短裂声,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林间坡度很大,对体力是一种考验,遥想每年采茶人都得靠肩背担挑才能将鲜叶运到寨子制作,女儿感慨喝杯茶真不容易。
一壶茶无论贵贱,无论山头都是自然的馈赠,所以说茶如人生,茶有禅意。
行进了约两小时终于见到了茶树王。
树干约两人合抱粗细,灰白斑驳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与地衣,盘根错结,透着幽古的韵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在高3米左右的地方猛得向上生长出许多树干,树冠最高处约有15米左右。
许是为了防止游人攀爬,四周用简易的铁丝网围着。
欧阳介绍这是多年前茶树产出嫩叶不多时人工矮化的痕迹。
在茶树王旁有个木头搭建的茶寮,入内品尝一下半坡老寨的2017普洱春茶。
由于还没到压制茶饼的时节,晒干的毛茶条索较长很紧结。
茶汤金黄,明亮,汤质饱满,苦弱回甘较快,入口生津,香气高雅,隐有花香,山野气韵较浓,茶香扑鼻,茶韵充喉,透过每个毛孔舒展了一路的劳顿...
正所谓,“生茶凭原料,熟茶凭工艺”,寨子里多是祖传几代做茶的师傅,会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茶,俗称“春尖”和“谷花”
欧阳详细介绍了制作普洱茶的过程。
鲜叶采摘后经过堆放,放至含水量70%左右开始杀青。
待杀透、杀匀,然后揉捻成条。
接着日光干燥,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特殊的环节,在西双版纳,每年的日照时长长达1800~2 100小时,所以保存了很多有机质,以备后面再次发酵。
干燥完毕后就是毛茶,一般在次年才开始手工压制,蒸压成型,茶饼条索肥壮,显毫,茸毛多。
茶饼分为375克和200克两种,一提7饼也称为七子饼,现在也有500克和1000克的砖。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了,陈化的时间越久越好,或5年或10年,如游历在外的王者,挑剔的茶客静待王者归来,比拼的是品质与耐心......
离开茶树王,有敬畏有庆幸,敬畏经历无数雪雨风霜顽强的生命力,庆幸还有福缘看到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