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作描写📝的五大技巧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计划:28/3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老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

同学们,我们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特别是“竹笋炒肉丝”的那种?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好了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1.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2.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3.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4.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5.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的。

免责声明: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文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时候老师们要么不知道怎么教,要么就是教一些笼统的方法。孩子们听完还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是一篇很好教学写作技巧的文章,实操性很强。很值得借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自己的旧项目没有使用ARC,但是引入的第三方库却是使用了ARC的。2.自己的新项目使用了ARC,但是引入的第三...
    亦晴工作室阅读 329评论 0 1
  • 我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好。去朋友那里做了个沙盘。我知道唯有接受一切自己左右不了的安排,孩子、事业、感情。可满满的挫败感...
    空心1217阅读 335评论 1 1
  • 黑子又躺到了桥洞下那张完完全全属于他的破烂的芦席上。 紧闭着双眼的男孩,耳朵里塞满了瞎眼爷爷语气不重但充满疑惑的责...
    辰之我心阅读 608评论 0 12
  • 选择一个3分钟内的微信短视频,并深入分析其优点与缺点,并尝试总结做好一个短视频需要具备什么。 注: 短视频不限于题...
    Alien_R阅读 344评论 0 0
  • 今天去鸳鸯看我的助教,看着她的哪一刻好亲切,好开心,很感恩这几年有她的陪伴,虽是三个宝贝的母亲,依然年青漂亮。 看...
    龚昱霏阅读 216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