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16.1/26《再会,老北京》陈云霖妈妈

        本书来源于京东买书加价购,拿到书后看见封面,灰蒙的天空下远处吊装机伴随着拔地而起的公寓住宅,近处蓝色拆围板边一辆孤单的三轮车,更显落寞。确实,正如这本书的标题一样:再会,老北京。本书作者是美国人迈克尔麦尔,何雨珈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迈克尔麦尔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开到中国,在四川一个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然后在1997年搬到了北京居住了十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这本书即是他的第一本书,讲述了他在北京杨梅竹斜街租了四合院的一间房子,以一个身居胡同的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下了老北京的转型与变革。

        这是自称“外地人”的迈克尔麦尔写给异乡老北京的一封忧伤情书。先说情书部分吧,全书中能感觉到作者在叙述着北京大街小巷、护城河的冰场,高大城门上的暮鼓晨钟,还有吴吴最爱的四季小吃,小刘爸爸的鸽子,老寡妇的生平,朱老师记忆中的大树时那种眉飞色舞,这都是他对北京这具有独特魅力古城中的探访,让他对北京的一见钟情跃然纸上,当然,他在书中的视角,似乎也像一个爱恨交加的情人一面发现了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一面焦急她在世界大潮冲击下的变化。这也就说的忧伤。书中除了他对老北京的历史故事的探寻、当然也有对“无形巨手”掌控下行踪莫测的“拆”字的关注、对胡同居民和外地人生活故事独到记录以及其真诚且不乏深思的感受。与很多外国人写北京的书不同,这本书中的作者,不是一个站在外面自说自话的旁观者。他没有简单武断地说,“拆迁是在破坏老北京的文化,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住在有供暖设施、全套管道的地方来说这话,难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因此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体验派。他通过自己亲身的入住体验(长达两三年的胡同生活),融入社区,吃着老寡妇的饺子,喝着燕京啤酒,和光着膀子的男人、随地吐痰的妇女一起体验这鲜活而俗气的市井生活,真正体验着胡同生活的不便,没有厕所和淋浴等等,让他的书摆脱了一般的批判性书籍“只破不立”的问题,想到他更多的提出了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忧伤感叹也好,欣赏倾慕也罢,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北京异乡人,我时常抱怨北京,但看完这本书,也开始理解Michael Meyer那种“每时每刻,我都在想念着北京”的心情。虽然我们在这儿终归是孤独的异乡人,但那些逐渐消失的胡同里老北京的故事让我依然怀念。也许这就是发展的的代价,也许这就是转型的阵痛。北京,这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再见,老北京!祝福,新北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谢清崎老师与编辑的合力出版,这本书的确对我们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本书作者】罗伯特·T·清崎 莎伦·...
    文羽墨阅读 6,004评论 0 25
  • 我以为时间足够宦长, 那些光与影的日子里, 沉淀了关于岁月太多的无奈, 我知道自己懦弱, 甚至习惯了躲藏, 我以为...
    康欣阅读 235评论 0 1
  • 社交网络提供的即时分享功能碾碎了沟通的距离和时差,阅读也变得随时随地。可这不意味着“阅读没问题了”。因为个人感触,...
    妙趣横生的时光阅读 564评论 0 51
  •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她想把这句话说给他听。 晚上8点,她走进一家音响店,放着民谣的音乐才发觉有多久没有认真...
    木四点儿和jane阅读 302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