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所有的作家在开始这第一本书的时候,内容都是与自己生平相关的故事。
当时隔多年停止写日记以后,再开始用文字表述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的批判,批判拖延,批判懒惰…
这也就恰恰证明了此时的生活状态,时不时的做好自己的plan and to do list,转到第三天就在淘宝里磨灭了斗志。回望独自离开家长的这四五年,除了对买不起的时尚的毫无意义的狂热之外,并没有最任何能让未来的自己能够感谢现在的事情。
越过越贫穷,越生活,与别人的差距越大,然而时光飞逝着,溜走的青春一去不复返,24岁不是人生的前半生,但却是听起来可怕的年纪,它不是好像有些无限未来可能的18岁,不是糜烂在宿舍各种躺尸突觉无聊的21,22岁,也不是匆忙决定自己工作的的23岁,20岁后的每一年都是黄金年纪,都无比重要,每过一年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而当我知道虚度不起的时候,二十几岁已经过去了近一半,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虚度。
我们时常把希望寄托于远方,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你的生活总会变得美好,可是能否过的快乐和精彩是一种能力,跟远方没有一点关系。如果继续着现在的状态,那未来的精彩和快乐怎么可能乖乖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