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海灵格,提出家庭婚姻矛盾的解决方案——“谁痛苦,谁改变”。
妈妈对孩子说:“我头痛,因为你不乖、不好好学习,你听话妈妈头就不痛了”;
父亲愤怒地对儿子说:“老子脸都被你丢尽了”;
妻子对丈夫说:“看你懒的,整天看手机什么事都不操心”;
丈夫对妻子说:“就不能让让我妈,我很烦知道吗?”
我们似乎期待爱人或孩子改变来缓解自己的痛,你改了,我就不痛了。
可是,没有谁故意让人痛苦,每个人做事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这就是私人逻辑。
我们一直机械化地重复着自己儿时就形成的固有私人逻辑,他人无法改变我们,我们也无法改变他人,直到有一天,自我改变、影响他人、消除痛苦。
——记我的第一次家庭会议
国庆后第二天晚上,我和谷爸的第一次家庭会议召开,简化版,孩子们睡了,我们俩。
感恩环节我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看到具体的事件,再表示感谢。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好的一面被看到,这是种鼓励。
我说,你最近非常忙非常累,但是每次回家都换上一个轻松的表情,和宝宝玩。中午啊谷不遵守约定,你运用和善与坚定越来越到位!谢谢你。
谷爸本来半个人面对电脑,听着听着注意力就转过来了。但他一开口就是说事情——今天我们因为出游安排不畅,一天都不太开心,而且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
我提醒,要先感谢我哦!
他想了良久,勉强说,感谢你的支持与理解。
我有点失望,但是没将情绪扩大。课题分离嘛,我的付出不是为了让你赞美和感谢,是我自己的意愿。但如果我希望你看到,我会以合适的方式一致性地表达出来。
先解决目前的难题。
背景就是我们如果出行,不管带不带孩子,都是以提议活动的人为轴心,另一个人被动等着别人通知、催促、指挥。然后轴心人不耐烦,责怪另一个人不配合,不主动,接着另一人就防御,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啊?轴心人也有疏忽的时候,这时,乱就一个字。于是抱怨、生气、争吵。
通常,和朋友出行,以他安排居多;带孩子早教,玩耍,逛街,去超市等,以我安排居多。因此,我做轴心的机会大大多过他,所以我比较痛苦。
我请他先说想法。他说了三点:1.你要提前把出行的时间地点联系电话清晰地告知。
2.你提前要告诉我我具体要做什么,我会做得更好。
3.不要埋怨,既成事实更不要负能量,特别是不要当孩子面争吵。
总之全是我的问题,他希望我改变。不能评价,我全记录下来。
换作之前,我也许会防御性攻击,比如,有时候跟你说了你又反复问,我才不说的,都自己全盘考虑,你连早起都要叫三遍!
但是今天,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抱怨吵架,既然我痛苦,我就先改变。
首先,觉察。
之前我的私人逻辑是这样的:
事件:我告知安排,结果还得提醒,我觉得谷爸“应该”要做abc等几件事,可他只做了a。
诠释:生气,男人就是靠不住,丢三落四还懒惰。
想法:还不如自己全部搞定,需要他帮助,就临时再说。
行动:简单告知,只需要他空出时间,自己各种忙累,忘事儿,抱怨。
回忆起这个私人逻辑的来源,我的父母就是如此,妈妈说,你爸什么都不管,就知道催催催。事情给他办,还不如自己办来得放心。
第二,改变。
赋权,谁做决定谁有责任感。
于是我说,我们把觉得自己该做的事和对方该做的事理清楚,就会改善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1.我应把时间、地点、联系电话直接具体的发送文字给你。以前只是随便一说,只起到让你空出那天时间的作用,你很被动。
2.我提供信息,然后你负责路线规划和你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衔接等问题都是由你决定。我负责孩子出门前的准备和物品整理。
3.你说的对,我需要情绪管理。
他点头,但又说到我要提醒他具体做什么——习惯了耶,没有自己的思路。
我说,你觉得老被我指挥和埋怨,很烦对吗?而且我的确不擅长一些东西,你比较擅长,现在这些部分完全由你安排。可以吗?他同意。
最后,我说,感谢的部分,我是有用心的,和你的对比一下。他说他发现了,但不知道感谢什么。
我说,我听了有点伤心。我需要被感谢的是……(说了一大堆)你现在重新感谢我一下吧。
他悟性还算不低,这下说了好多,看到我最近身体不好,从不抱怨,还努力陪伴孩子,自我成长并内省。还有谢谢我开这次家庭会议,两个人都把近期心里堆积的话说了出来。
总之我很满意。
最后。我们看了部喜剧影片作为娱乐活动。
两天后,我发微信通知谷爸,明早两宝早教调课,9点30分到。
晚上睡前,谷爸主动和奶奶说,我们明天早上8点半吃饭,9点出发。
比我想象中还好,开始全局考虑,我之前都没做到。
之前一般节假日都是婆婆问明天几点吃饭,我们才有适合温度的早饭,感恩婆婆!谷爸算是迈出一小步了,脑子里多一根筋!
第二天一早,谷爸的闹钟比我的还早10分钟就响了,不用我三催四请,他直接起床准备。然后整天的行程,交通衔接良好,我感到异常轻松,脑子里cpu再不用满负荷时刻运转。
满满的成就感!
其实谷爸只是做了和以前同样的事情,之前是我一步步催促提醒、临时安排,现在是他自己决定,知道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变得不一样。
我呢,从之前好像拖着一大家子前行,变成两人齐心协力,幸福感油然而生。
经过两个月的实践,现在我的私人逻辑是这样的:
事件: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有不一致的地方,或不满意的地方。
诠释:人都有自己的固有思维,也有疏忽的时候。
想法:要管理情绪,坚持课题分离,每个人可以负责任。
行动:一致性表达,不指责不抱怨,面向未来讨论解决方案,再开家庭会议。
对事情的看法变了,信念变了,生活就变了。
忽然想起谷爸的上方卡是老鹰耶,我居然不给他机会把控局面,自己强撑,负重前行,让他等我指挥,他还嫌我指挥不好,总是一脸“what?”的表情,太失策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件事。
谁痛苦,谁调整看法,谁改变行动,痛苦就不见了。
上周五,谷爸下午跟我说,晚上在外吃饭,我问他一场还是两场?
他说,两场。
我生气心烦,这意味着半夜两三点他才会醉醺醺的回家,我要照顾他,而第二天周末的活动他肯定无精打采。
但是除了电话里生气,第二天冷战或指责,我也没其他办法。
我按耐住情绪,分析自己的需求,我希望他早回家、少喝酒、第二天有精神陪孩子。
于是平静地发微信给他,你现在很少喝两场了,偶尔也正常;喝酒前记得多吃面食不容易醉,牛奶和蜂蜜准备好了到家记得喝;明天9点30分在某地看展览,你可以开始安排了。
他说好的。
那天晚上果然两三点才到家,不过没有怎么醉,都是他自己照顾自己,第二天早上8点半他的闹钟就响了,然后一切顺利。
我问他,你是不是因为今天早上要开车,昨晚喝酒有控制?
他说没有啊!前面控制了一下,后面也控制不住,不过昨晚喝酒前,我吃了五个包子!(ー_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