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源于古老的禁火习俗,一个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相似点是都与古代天文历法有关,但由于它们靠的太近,寒食在清明之前一天或两天,以至于人们常常把它们当做一个节日来过。在唐代的时候,已经如此了。
《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从这条记载可见,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寒食清明放在一起放假,这样人们很容易将两个节日过成一个,而习俗也就容易混着过。我们通过十首古诗词来领略一番古人是怎样一起过寒食清明两个节的。
1.祭祖先
寒食清明节,纷纷祭扫多。
白杨何萧条,绿酒洒青萝。
扫奠曾能几,倏复归山阿。
岁岁遽登冢,垒土亦嵯峨。
译:寒食清明节日时,人们纷纷去扫墓。白杨枝叶尚不茂,绿酒洒在青萝处。扫墓祭奠能几时,倏忽坟墓成山野。年年祭拜来坟冢,填的新土已嵯峨。
陈第,中国明代音韵学家、著名藏书家。著作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书。
此诗写了时光流逝的感叹,记载了清明寒食扫墓拜祭祖先的景象,尤其是洒酒祭奠,为坟填新土,唐代曾有诗:“坟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意思是坟上没有新土说明没有后人怀念祭奠,是比较凄惨的状态,中国人祭奠祖先,其实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是想让孕育自己的祖先的亡灵依然能感受到人间温暖。
2.缅烈士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
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译:战事连连一壬辰年,累累新坟到处都是。寒食清明多少家哭,墓主都是战时阵亡。
杨果,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虽然寒食清明通常是祭祀祖先的,但也包含着人们对亲人的缅怀,尤其是战争年代,很多人并不能得到寿终正寝,白发人送黑发人,寒食清明依然也祭奠缅怀。古代祭奠战争中捐躯者,早有先例,甚至是未成年人,也享受这样的礼遇,孔子时代有童子参战战死,也接受殡葬,孔子说:“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意思是能守卫国家战死不算单纯的夭折。
3.伤漂泊
伤漂泊,负了花前期约。
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
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
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
译:伤心这漂泊岁月,辜负了在花开前相约的约定。寒食清明节都过去了,忧愁心怀无处着落。晴朗天气池塘楼阁柳树成荫,风吹柳絮斜着穿过帘幕。帘外的秋千彩索早已闲置,伤心断肠人无心玩乐空有寂寞。
杨冠卿,南宋诗人,诗风“流丽浑雅”,此诗写漂泊在外,与故交难以相见,辜负了春日赏花的约定,寒食清明节时分,花开的艳丽,是赏花的好时节,但词人显然因为无法实现这样美好的聚会而伤怀。
4.怀远人
东风数点梨花雪,吹我伤春万里心。
知有高亭堪眺远,惜无佳客共登临。
晴云入户团倾盖,飞鸟随人作好音。
寒食清明少天色,孤居未要酒杯深。
译:东风吹来,梨花飘落如雪,这吹出了我万里伤春之心。知道有高亭可以远眺,但却没有好友共登攀。晴天云朵到来像给房子加了个盖头,飞鸟顺随人愿唱着好歌。寒食清明节日少天气变化时,孤独居处可不要喝太多酒啊。
史肃,金代诗人,元好问评价他的诗“精致有理,尤善用事,古赋亦奇峭,亦工于字画”。史肃所著诗集《澹轩遗稿》已佚。《中州集》卷五选存其诗三十首。此诗写了孤独居处在外怀念远方亲朋故交的心情。
5.惜春时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译:雨停晴日在涧边沙地散步,走进荒树林听到了乌鸦叫。寒食清明节惊醒了客居的人,现在惠风和畅迷醉梨花。书生安度老年隐居王官谷,壮士也有偷生暂居漂母家。过节日不必荡秋千玩蹴鞠,只要写好诗句来答谢年华。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此诗“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写的极好,荡秋千与蹴鞠本来是寒食清明的习俗,但诗人弃而不用,只想安安静静、享受春日旖旎的风光,是一种不辜负青春韶华的心态。
6.乐春游
寒食清明人意闲,春城士女出班班。
柳黄花白楼台外,紫翠江南数叠山。
译:寒食清明节人们心意安闲,春天城里男子女子纷纷出外游玩。柳树嫩黄梨花雪白在楼阁之外,万紫千翠层层山峦是江南。
张耒,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诗学白居易,平易舒坦,不尚雕琢;其词语言香浓婉约。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此诗香艳婉约,别有风雅,“寒食清明人意闲,春城士女出班班。”如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画面感极强。
7.春行乐
寒食清明共一时,柔红开遍野棠梨。
繁禽声乐风光丽,弱柳阴浓日脚迟。
身外生涯何似酒,人间局面只如棋。
行春莫待花飞却,藉草开樽剩赋诗。
译:寒食节与清明节在同一时候,此时柔美红色野棠梨开遍。繁华的禽鸟鸣叫如歌声让风光更绮丽,柔弱柳荫阳光走的缓慢。漂泊在外的生涯如酒般让人迷离,人间世事如同棋局一般复杂。到了春时便不要等到花儿凋谢,不然只能在草地上饮酒赋诗了。
吴锡畴,字元范,后更字元伦,号兰皋子,休宁(今属安徽)人。从程若庸(朱熹后传弟子)学,三十岁弃举子业。有《兰皋集》二卷。
此诗开篇就点明了“寒食清明共一时”,当时人已经将此作为一个节日过了,其中“身外生涯何似酒,人间局面只如棋。”发人深省,诗人最后说到了及时行春乐,与所谓的纵情肆意不同,而是趁人生美好的时光做好自己,不要辜负了青春。“藉草开樽”这是典型葛优躺的醉汉形象,只不过躺在野外草地上而已,这是辜负青春的后果。
8.插柳枝
荒山野水非吾土,寒食清明似去年。
杨柳插门人竞笑,荆蛮不信子推贤。
译:荒山野水并非我所应当居住的地方,寒食清明节虽然跟去年一样。有北方人将柳枝插门上遭当地人嘲笑,这个地方不信介子推的贤良。
此诗提示“黄冈有官人效北方以面作子推贯柳插门上者,邦人怪之。”北方习俗寒食是纪念介子推的,介子推为了逃避晋文公的封赏,即便晋文公烧山也不出,据说抱着柳树被烧死的,所以寒食节习俗插柳枝,此诗说明南方很多地方没有这个习俗。
9.试新茶
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
译:寒食节清明节都过去了,泉水和槐火都变新了,适合点茶。
据刘源长《茶史》记载“参寥泉”,苏东坡曾说:“我黄州的时候,梦见与参寥子赋诗,说了这样一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后来七年后,到参寥子卜居的智果院,有泉水从石缝里出,甘甜清冽适合点茶,寒食后,去拜访参寥子,汲泉钻火烹茶。”这句诗说明,茶是新茶,煮茶的火是新木材的火,水是新出的泉水,这种意境特别美。
10.勤劳作
寒食清明卖酒家,酒瓶乱插红白花。
江南蚕子非一种,日暖蜂房报午衙。
八十渔翁罾半破,往来醉客路三叉。
村中女伴无忙事,疏雨小塘收漾纱。
译文:寒食清明节时买酒店家,空酒瓶中插了各种颜色的花。江南养蚕种类多,渐暖蜜蜂在蜂房像午时官员云集衙门。年迈的渔翁网都用的半破了,往来沉醉的人驻足三叉路口迷茫。村中女子相伴没有特别的事情,小雨时就去池塘边收洗的薄纱。
龚璛,元代诗人,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这首诗写了寒食清明时节,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忙碌起来。春天白昼变长,人们变得更加勤奋。
古人将寒食节与清明节一起过,反倒是融合了更多的习俗礼俗,更多的人文精神,无论是祭奠感念祖先,还是抚慰亡灵,还是怀念远方,还是留恋春光,珍惜韶华,还是春日游玩观赏行乐,还是过优雅地生活,还是勤奋不倦起来,这些都是在寒食节与清明节更有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