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沉默的巡游》,沉默是今晚的东方快车

        《沉默的巡游》是神探伽利略系列的故事,即以物理学教授汤川和刑警草薙、内海薰为推理主角的故事,这系列最有名就是《嫌疑人X的献身》了。

《沉默的巡游》封面


1. 沉默的权利

        菊野县的并木祐太郎和妻子真智子开了一家「并木食堂」,有很多相熟的食客常来他们的餐馆吃饭聊天。夫妻俩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叫并木佐织,小女儿叫并木夏美

        并木佐织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而且她很有唱歌天份,音乐经纪人新仓直纪看中了她的才华,和妻子新仓留美一起教授她唱歌技巧,想要把她培养成一流的歌手。

        然而,意外发生了。有一天,佐织外出后再也没有回家,从此就失踪了。

        三年后,静冈县的一场火灾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场火灾烧毁了一栋民房,现场发现了两具人体遗骸,其中一具遗骸是房子的主人——一个独居的老太太莲沼芳惠;另一具遗骸就是佐织。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老太太属于自然死亡,而且尸检显示老人应该已经过世6年了,由于这次火灾才让她的尸体被人发现。而佐织的颅骨存在凹陷性骨折,也就是说她的死因很可能是脑部遭受重击而非烧死。

        警方顺着房主莲沼芳惠的信息,查到了她的养子莲沼宽一。此人没有正经工作,在其养母死后还伪装老人在世以冒领退休金。警方通过调查监控,发现莲沼驾驶的面包车在三年前曾经在菊野和静冈之间往返,时间点正好与佐织失踪的时间符合。

        佐织的父母在辨认了莲沼宽一的照片后也向警方反映,此前莲沼曾在他们的餐馆里骚扰过佐织,后来被驱逐出去就再没来过。

        种种证据都指向了莲沼,警方便传他来审讯。然而在拘留和审讯期间,莲沼从始至终几乎都一言不发,无论警方询问什么都坚持保持沉默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因为诉讼时效已过,警方无法以「弃尸罪」逮捕莲沼,而「杀人罪」没有直接证据可以定罪,最后只能将其无罪释放。

        然而,这已经不是莲沼宽一第一次因「杀人罪」的嫌疑被捕了。


2. 陈年旧案

        二十三年前,一个12岁的女孩本桥优奈失踪。有目击者见到曾有一名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与优奈待在一起,可是没有看清是谁。

        优奈失踪后的第四年,她的骸骨在山上被发现。骸骨已经被肢解,且有被焚烧过的痕迹。警方结合蓝色工作服和焚烧两条相关的线索,很快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莲沼宽一

        尺寸足以用来储存尸体的冰箱、冰箱里化验得到的DNA结果,种种证据都指向了莲沼,可是「遗弃尸体罪」和「毁坏尸体罪」都已经过了追诉时效,要想给莲沼定罪,检方只能以「杀人罪」的名义起诉他。

        可是,在审讯过程中,莲沼一言不发,无论警察使用什么手段他都不说半个字。因为所有的证据都是间接证据,缺少将其定罪的决定性证据,最终莲沼被无罪释放。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两次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警方也不甘心,但却无计可施。

        就在大家以为这一次莲沼也能够顺利逍遥法外时,莲沼被人杀死了。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

3. 恶人之死

        莲沼宽一是在他借住的仓库管理室里被杀的,他身上没有明显外伤,现场也没有打斗痕迹,死亡时间大约是下午15:30-17:00。死者体内有安眠药,死因初步判断是窒息死亡,但是脖子上却没有勒痕或掐痕,莲沼也没有挣扎过的痕迹。

        那么凶手到底是用什么方式让莲沼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窒息死亡的呢?总不会是把他房间里的空气抽干了吧?

        莲沼被害的房间是一个空间狭窄的小房间,可能这个房间原本是用作储藏室,门的插销是在房间外侧的。门两侧的拉手可以被卸下来,但是也只会露出一个小孔。

        虽然不能把空气抽干,但是只要把房间内氧气浓度降低,就可以造成人体迅速缺氧了——比如,通过小孔用高压气瓶往房间里灌入液氮。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液氮灌入房间时会迅速汽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汽会遇冷凝结,在屋内形成水雾。

        由于氮气比空气沉,因此房间底部的氧气浓度会首先开始下降,经过试验证明,经过大约10分钟,房间底部的氧气浓度就会降到6%以下,此时,房间里的人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了。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4. 东方快车之谜

        莲沼被害当天,是一年一度的「菊野商业街秋季祭典巡游」。这是一项盛大的巡游庆典,人们自由组队报名参加,巡演过程中团队会换上装扮,重现故事里的某个景点的画面。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由于莲沼被警方无罪释放后没多久就被人杀死了,悲痛又愤怒的佐织家属自然成了警方的首要怀疑对象。佐织的父母、并木家的好友户岛、老师新仓和留美、男友智也都分别接受了警方的调查,他们在案发当时都在巡游现场,且都有几乎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汤川和草薙却不约而同产生怀疑——

“一年一度的巡游盛典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一个有着杀人嫌疑并处于取保候审阶段的人在这个时候离奇死亡,而受害者的家属们都有着铜墙铁壁板的完美不在场证明。把这些视为单纯的巧合草草了事,这么敷衍的事我可做不出来。”

        户岛是并木祐太郎的多年好友,也是一家冷冻食品加工厂的老板,他的工厂里有现成的罐装液氮,之前工厂出过因液氮泄漏导致工人昏迷的事故,或许他就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因此他成为警方的切入点。

        监控显示户岛下午13:20开面包车离开工厂,13:50回到工厂,同时工厂当天确实少了约20升液氮。这进一步验证了警方的猜测。

        就在警方审问户岛等人时,消息传来,新仓直纪招供了。

        如汤川推断,这个案子有多名共犯,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但是又都有一段短暂的证明空白期,这段空白不足以实施完整的犯罪,所以看起来就是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每个人的时间线

        而并木夫妇,却因为突发事故没能按计划参与本次行动:中午快打烊的时候,在并木食堂用餐的一位姓山田的客人肚子不舒服,并木夫妇送她去医院检查。下午16:30左右才回到店里准备,晚上17:30正常营业。


5. 天才少女的陨落

        随着莲沼死亡真相的揭示,这个案件看起来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

        根据新仓的口供,莲沼在死前跟新仓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他因看上了佐织却被禁止进入并木食堂而怀恨在心,有天发现佐织独自一人在公园,便尾随袭击了她,下手过重将其打死。

        然而真相真的如此吗?

电影《沉默的巡游》剧照

        汤川从「莲沼一直保留着沾了佐织血的衣服」这件事中发现了矛盾——如果莲沼是凶手,那么他应该在作案之后立刻销毁证据,怎么还会保留多年呢?除非莲沼还有共犯,或者他只是从犯,保留证物是为了威胁主犯。

        所以,当佐织的家属们策划用液氮逼问莲沼真相时,真凶应该是很震惊,害怕事情暴露的真凶找人支开了并木夫妇,并亲手杀死了莲沼

        因此杀死莲沼的真凶确实是新仓直纪,而他杀死莲沼并非完全是复仇,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要保护自己的妻子——新仓留美。

        佐织失踪的那天晚上,新仓留美约她出来谈作为歌手的未来,而彼时的佐织刚陷入爱河,想要与男友结婚生子,决心放弃出道成为歌手。留美劝说佐织的过程中失手推倒了佐织,她误以为自己杀死了佐织慌忙逃跑。

        整个过程被莲沼看到后,莲沼便以此持续地威胁勒索留美,让留美一直生活在杀人的阴影和被勒索的痛苦之中。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佐织摔倒后只是昏迷了。莲沼发现了昏倒的佐织起了歹心想把她拖走,不料佐织醒过来挣扎反抗,于是莲沼便把她打死了。


6 一些吐槽

        老实说,虽然我之前杠过《放学后》,但是看完这本之后我只想说,是我杠得太早了。

        先说优点好,这本书让人觉得感动的是对《嫌疑人x的献身》的 call back 部分,也是汤川教授的转变。《嫌疑人》里汤川不顾一切想要揭示真相,使得石神的苦心守护付之一炬,而这一次,汤川选择做东方快车上的波洛,只说明真相,而把选择权交还给当事人。

        另一方面,液氮的手法也算让人满意,多人共犯的模式算是致敬《东方快车》,而通过房间锁孔行凶的方式则是致敬《犹大之窗》(虽然个人觉得两者区别很大,但是作者已经在书里明确提到了,那就也算吧),这两个结合得也算巧妙。

        再说槽点。

        案件的推理过程处处充满了不严谨和不确定性,以下几处尤为令人不适:

        1. 最开始的「氦气伪证」,是汤川先猜到是氦气,然后才发现了户岛伪造的氦气瓶子。如果汤川或者警方一开始没有猜测是氦气而是别的氢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之类的,这不就白搭了么?如果警方压根没猜出来是灌气体导致缺氧,那这行为岂不是给了警方提示?

        2. 从真凶不是莲沼 -> 真凶是新仓留美-> 真相是发生了意外 -> 真凶还是莲沼,整个反转的过程太复杂了,而证据又太过单薄——只有那一枚发卡。且不说汤川是怎么猜到的完全黑盒的过程,这是否可以给莲沼定罪都还有待商榷。按照前文的情况,连验出被害人DNA的冰箱都不算直接的证据,这发卡又能说明什么呢?更何况莲沼已经被杀了,本人无从招供,如果这样就给莲沼定罪,岂不是前后矛盾?

        3. 草薙的审讯过程主要靠猜测和虚张声势,高桓智也心理素质比较差所以全招了,户岛破罐子破摔招了一半,而破案主要还是靠新仓直纪招供,那么本文想探讨的「沉默」的意义在哪里呢?

        莲沼通过两次「沉默」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最终还是死于私刑,这个问题既没有被深刻讨论也没有得到解决。作者想通过留美的自首来呼吁不要沉默,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不如《消失的13级台阶》里对法律和死刑的探讨)

如果这个社会认可私刑,社会就会陷于无秩序状态。因此必须由第三方,也就是国家机器行使刑罚权,来代表被害人亲属做他们想做的事。是人都有复仇心,所谓复仇心,就是对失去的人的爱。只要法律事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包括死刑在内的报应刑思想都应该被认可。

—— 《消失的13级台阶》

        东野圭吾的书陆续看了几本,最喜欢的还是《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这本书作者声称是 “集大成之作,希望在翻译成英文后,能将《嫌疑人X的献身》没能拿到的爱伦·坡奖一举拿下”。

    慕名看完,只觉得有点失望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