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圩

图片来源网络,向原图作者致谢。


今天农历十五,是赴圩的日子(赴圩:客家话,赶集的意思)。我们镇上凡农历二、五、八的日子,是最热闹的。

农历初二、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称为“圩日”,就是集市周边居民上街赶集的日子。

记忆中,圩日的前一天大人们就要商量明天赴圩要买些什么了。哪条街上哪个铺子的什么东西好,哪个村子哪个小贩的东西好,大人们都了如指掌。圩日的前一天便计划好了明天的购买计划。

想来要计划好购买计划,一是家人间的一种沟通,有商有量,其乐融融;二是到了圩日这一天,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不提前做好购买计划的话,很难买到合心意的东西。有些东西去晚了,可能小贩已经收摊回家了。

小时候跟老妈去赴圩买鸡,卖鸡卖鸭的地方是固定的,去得晚了只见一地鸡毛,早没了小贩和鸡的影子。

今天正好是十五圩,家门口路上通行的车辆和人员都明显多了起来。小镇上私家车已经充斥在各个大街小巷了,可是到了赴圩的日子,私家车是轻易不敢开出来的,大家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来镇上赴圩,步行的也大有人在。

步行的大部分都是小镇上的居民,骑摩托车的大多是小镇周边乡村的居民。

老妈今天去老屋开会了,村里面要进行责任田确认签字。往年我也是要去的,今年突然就没我的事了,户口迁走了嘛。虽说跟着老妈去凑凑热闹也无妨,但是想想叔婆伯姆们见了不免又得说我胖了黑了的话,还是不要去凑热闹了。

大街上,虽不比记忆中那么拥挤了,可行走也得小心翼翼。我们带着小宝宝去逛圩日,我两手提着菜,不停地叮嘱老王照顾好宝宝,最好抱在身上,摩托车太多了。

一辆辆摩托车不停地从行人身边缓慢地移动着,见有了宽敞的位置便加了油门或是拧动手把快速地多骑几米。小车倒是没见着,谁家要是开了小车来,就不得了了,肯定要把一条街堵死。

固定的门面加上流动的小摊,整个街道显得繁华热闹。

街上出售的商品很多很多,多是自家种养的土特产:龙眼、大蕉、莲藕、和山里挖来的中草药,放眼望去铺在水泥地板上的编织袋上陈列着:车前草、金钱草、鸡屎藤草药、芭蕉、莲藕、……都是农户自家地里产出的。

客家人有一种草药叫做仙人草,是制作仙人粄的原料。每每赴圩干渴了,客家人都喜欢喝上一碗仙人粄。

仙人粄是广东,福建一带著名的客家小吃,也是一种清凉消暑饮料,还可以临时充饥。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农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再洒上点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同学爸妈在小镇上卖仙人粄十几二十年了,我从小便爱吃他们家的仙人粄。今天逛完了集市,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他们家的小摊位,便停下来喝一杯。

一杯仙人粄下肚,一上午逛街的热气便散的差不多了。

陆陆续续地有行人来喝仙人粄,我和同学妈妈聊了几句便回家了。

小镇的圩日一如既往的热闹繁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时都可购买丰富的生活物品,但是赴圩这一传统并没有被丰富的物质淡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