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个王志文演绎的父亲,看着真的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在你的耳边和你争论什么叫做独立。
父亲说,如果有一天你有本事,完全不用依靠我们的经济帮助,你才有资格来和我们谈独立和自由,我现在完全不明白你所说的独立到底是什么,花的我的钱一再违背我的意愿吗?
你是不是觉得听了我的话就丧失了自我,只有反抗我,你才能找到你的存在感。
你哪天不需要家里给你学费生活费,到那个时候你再来和我谈独立,总而言之一切不建立在经济独立基础上的所谓个性独立,都是扯淡。你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空中楼阁。
儿子说,有一天我定能证明不靠您我也一样能成功。
父亲说,以后你怎么证明你达到的高度不是踩在我的肩膀上去的。
母亲说,你怎么对儿子这么刻薄啊
父亲说,我是要告诉他,现实和真理会比我说的话更刻薄,我奋斗了大半辈子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更高更宽广的平台,你去看看,有多少像你这样的同龄人,他们抱怨自己出生寒门,父母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羡慕妒忌恨,没有你这样的一个起点,我为你提供的种种便利,又哪件事情没有帮你事半功倍,哪一次害了你,你说我阻碍你前进了吗?
儿子说,我只想靠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您的庇护来成就我自己的人生,我不想拔苗助长。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核心了。
父亲说,培养个人能力和接受父母扶持,这两者矛盾吗?
问题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但后面父亲的话就有一点自负的描述了。
父亲接着说,我很清楚你这些年到了美国,每天都在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摆脱我。
这是一个强势的父亲对一个儿子的揣测,而没有正常和儿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想要和父母给与的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鸿沟,父亲是吃过很多苦才做成了创一代,本想让儿子少走弯路,但是儿子很是倔强,总和自己对抗。
父亲很感慨,每个奋斗,挨过挫折,吃过苦的父亲,都会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免于生活的困苦。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金钱眉骨。我的奋斗是希望你幸福,我辛苦是希望你能够轻松一点。
什么是父母,明明孩子不吃不喝以瘦为美,冬日里单衣单裤追潮流,他都会担心他缺衣短穿,饥寒交迫,明明孩子,拼命的拜托自己是为了追求自由,他竟然会觉得孩子是无依无靠,流离失所,属于一种一厢情愿的感情。
有一种冷叫做父母觉得你冷,有一种需要叫做爹妈觉得你需要。
很精髓,讲出来传统文化塑造下的中国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殷切盼望,他们总是希望能够把他们认为最好的给与孩子,但孩子不知道那就是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的,两种完全不相等的人生价值观,通过亲情发生了交叉,一定会产生剧烈的摩擦。
但是实际上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但这一切都没有实体能够让他们有所寄托,所以这种寄托的落地就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当过父亲的人其实能做到的远高于为了自己,这也是最近我能从往宠物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情绪,因为小孩比宠物难养太多了。
说实话,亲情最好的体现我并没有最好的答案,因为人生路上互相只可能互相陪伴一段时间,种种相处时间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二十年,因为生存需要金钱,而父亲的角色承担了人类基因里最底层的色彩,他需要外出打猎获取这个家庭生存的物质基础,而现代社会的硬通货就是金钱。
不是准备好了当父母他们才会有的我,他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更新迭代最后把小孩养育成人。
每一种感情都应该建立在足够的尊重和互相足够的坦诚之上,作为成年人看到的面更多,所以也有义务说出所有可能性和对应结果,让孩子做出属于他自己的选择。
独立应该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非所谓的个性独立。
一个未来年薪百万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