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是我的错,你一点问题都没有,行了吧!“
哐当,妻子翻过身去,不再搭理我,不一会就开始小声的抽泣。
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我和妻子的夜谈中,谈论的内容也集中在孩子的教育上。
大儿子墨宝今年5岁,兴趣班上的机器人,今年刚换了一个男老师来教,妻子跟男老师沟通过后深有启发。
之前是女老师教的时候,两位女老师都向男老师表达,墨宝是个特别专注的孩子,就是有点内向。
可男老师在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后,告诉妻子,墨宝一点都不内向,除了刚开始有些腼腆,熟悉环境后是很活跃的一个孩子。
妻子也深以为然,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对孩子的认知。但老师转而告诉妻子,之所以女老师会报告墨宝有些内向的原因是,墨宝和成年女生的相处是有问题的。
从老师对我们夫妻的观察看,妈妈有些强势,家里很多时候都是妈妈做主。所以墨宝会认为与女生相处,女生是强势的存在,自己会变得拘谨。
而换作跟男老师相处,尤其是相处的男老师性格有点像爸爸,这对墨宝来说,环境是宽松的,自然就活跃起来。
老师又教了妻子很多鼓励孩子承担的方法,比如让妻子适当时候装软弱,鼓励孩子保护妈妈,以培养孩子的男子汉精神。
妻子满心欢喜的和我交流今天的所学,我也顺势讲起要对墨宝宽容一些,多让他做主。有些事情要主动让墨宝承担,比如晚上睡觉时间的问题,(我们俩时间观念都很差,经常因为这个原因争吵)。
结果沟通不畅,妻子觉得我在指责她管得过多,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02
妻子是全职妈妈,平时带娃很辛苦,对孩子付出自己百分百的努力,想帮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所以有时会有些严厉,而孩子不太会和妈妈争论,所以就会显得弱势一些。
这样的相处模式放到人际环境中去,就出现里老师对孩子的观察结论。
那么孩子与女性相处问题,孩子情绪自我表达问题,孩子主动性问题,这些问题都该如何解决呢?
妻子的怒火,其实就是情绪的失控,这种失控的背后是对付出得不到认同以及被否定的愤怒。
但核心问题不在于孩子,也不在于妻子的情绪。
孩子的相处模式没有错,那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
妻子的情绪也没有错,那是她当下真实的感受。
那么到底是哪出问题了?
03
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情绪疏通。
妻子的愤怒是真实的,愤怒背后需要被理解的需求,才是更真实的。
承认妻子的辛劳,理解她教育孩子的急迫心理,认可她付出的努力。
也许只是一个拥抱,也许只是一句情话。
作为丈夫真的看见妻子的不易,情绪就得到了承认。
愤怒所产生的力量就有了出处,妻子就会安静下来,孩子真实的问题才能被看见。
孩子与女性相处的模式来自于与妈妈的相处,妈妈的强势被孩子投射给了他接触的所有女性。
孩子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和任何处于权威地位的女性进行良好的沟通。
解决的方法在家里,不再外面。
孩子的情绪是否能被妈妈看见,孩子的诉求能否清晰的表达出来。
我跟妻子商量,下次需要墨宝做出选择的时候,多鼓励他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鼓励他依据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诉求,然后做出选择。
被肯定,被鼓励,被看见。
每个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依据内心做出最好的选择。
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一次又一次的肯定,相处模式会被改变,心态也会被改变。
问题也会消失于无形中。
04
如果没有一个情绪稳定的老公,
如果没有一个情绪稳定的老婆,
如果没有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
我怎么办?
相信自己,你自己心里住着一个天使。
她会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