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的危了!官媒严肃点名雷军,别把“黑公关”当遮羞布

最近,一家网红车企出了事。车门打不开,人被困在里头。这可不是小事,是关乎生死的安全隐患。

可全网都在等一个解释时,老板却在台上慷慨激昂地喊:“我们要抵制黑公关!”至于事故原因?技术缺陷?设计漏洞?闭口不谈。

好家伙,锅还没洗,先甩出去了。

这操作,别说消费者看不懂,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浙江日报》直接点名批评:问题没解决,先喊“有人黑我”,把所有质疑都打成“网络黑嘴”,这是在故意搅浑水、转移焦点!

可不是嘛。

什么时候开始,企业一出事,第一反应不再是道歉、调查、改进,而是急着立“受害者”人设,满世界喊“被黑了”?仿佛只要贴上“黑公关”三个字,就能把所有问题一键删除。

可问题是,谁给你的权力,把消费者的嘴堵上?

我们花钱买车、吃饭、买服务,体验不好,吐槽两句,提个问题,怎么就成了“黑社会”?难道非得我们含泪高呼“永远神车”“顿顿米其林”,才算合格消费者?

真把自己当“朕”了?

前阵子还有个贾老板,因为餐厅上的是预制菜、价格还不便宜,被网友吐槽。结果人家反手就扣帽子:“你是网络黑嘴!”

合着你卖得贵、做得差,还不让人说?说你两句就是“黑”,那以后是不是连“不好吃”这三个字都得判个三年起步?

这种思维,说白了就是傲慢。

傲慢到听不得真话,容不下批评,甚至把正常的质疑都当成阴谋。一出事,不反思产品、不查技术、不改服务,反倒第一时间找“背锅侠”。

黑公关?水军?有,确实有。但不能拿它当万能膏药,哪儿破了贴哪儿。

菜凉了怪顾客嘴太挑,车坏了怪网友心太黑,系统崩了怪网民手太闲。这逻辑,跟古代皇帝说“天下大旱是因忠臣太少”,有什么区别?

消费者可不是傻子。我们分得清真心建议和恶意抹黑。真正有担当的企业,出问题会第一时间道歉、召回、整改。

比如人家某日本车企,刹车失灵就全球召回,宁可赔钱也不甩锅。而某些国内企业呢?问题没查清,律师函先发了;事故没复盘,PPT已做好,主题是《我们被黑了》。

久而久之,公众的信任,就这样被一点点耗光了。

“浙江日报”怼得好:没人苛求企业不犯错,但公众有权期待你直面问题。错不可怕,怕的是装睡、装无辜、装受害者。你越喊“黑公关”,大家越怀疑:是不是心虚了?是不是真有问题不敢说?

更讽刺的是,这些企业一边喊着“用户至上”,一边把用户的声音当成噪音;一边搞粉丝经济,一边把粉丝的关心当成攻击。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别忘了,今天的市场,早不是“我说你听”的时代了。信息透明,口碑传播比广告快十倍。你以为封住一个账号就万事大吉?可千千万万个普通消费者,会在饭桌上、在朋友圈、在直播间,一句句把真相说出来。

而当所有声音都被当成“黑”,那真正的危机就来了,不是有人骂你,而是没人再信你。

一个企业,可以技术落后,可以反应慢半拍,但不能失去基本的敬畏心。敬畏产品,敬畏用户,也敬畏事实。别总想着控制舆论,先把产品做好;别忙着发声明,先去查查车门为啥打不开。

否则,今天你骂别人是“黑嘴”,明天市场就会让你闭嘴。

记住:消费者可以被欺骗一次、两次,但不会永远买单。当大家默默换品牌、换平台、换选择时,你连解释的机会都不会有。

别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话术了。真诚,才是唯一的捷径。否则,等来的不会是“朕的江山”,而是无人问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