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钟求是的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荣获2021年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第一名。
脚踏实地的普通人,沉默地被柴米油盐、碎银几两销蚀生命的中年人,有没有可能存在着谜一样的内心世界和浪漫的异世空间?《地上的天空》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哪怕是时代的局外人,哪怕是疲惫的槛内人,为温饱疲于奔命,为名利劳碌奔波,在深陷俗世之余,可能会把自己的精神空间分割成很多隐秘的盒子,一些装着太阳下的公知,一些装着黑夜里的私利,一些装着文体艺术的爱好,一些装着来世浪漫的期许。
钟求是说过,“尽管到了这个年龄,我的内心还有积极的气息、探究的欲望,希望自己往前走,不断往上生长,写出一批好的作品来”。
01 一个人能穿梭在好几个空间
一个沉默的中年人,在单位日复一日重复着一眼忘得到头的平淡事务;在家不爱担事儿,处于一个排不上序号的边缘地位。他除了坐在柜台后收款汇款,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收藏书。表面是收藏书,实际上是文学爱好;表面上是文学爱好,实际上是对自己在现实中无法拥有的生活的隐秘憧憬。
主人公朱一围,在地上的生活就是邮局里柜台后不起眼的小职员,乏善可陈,这就是他在地面上的生活。但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文学的天空时,无疑是另一个充满诗意的朱一围,是他在天空中的生活。
但这还不够,他还另有隐秘的精神空间,他期待自己死后的下一世能与心灵先通的女子婚配,终身厮守,这是他为自己规划的地底下的生活。因为有了这样的期待,喉癌和死亡也不再是痛苦和遗憾,而是当做通往另一世幸福生活的桥梁,这是他未知空间的生活。
他与刘宛在对文学作品的沟通中,日渐亲密,情感在朋友之上,暧昧之上,但一直未突破底限,用刘宛的话说“没有身体的合并”,但不可否认精神出轨了。他与妻子的感情,小说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却从蛛丝马迹中看出来,应该是淡薄的,没有共同语言的,但也是能够一起慢慢变老的。
02 地上的天空即使文学的理想意象,也是感情生活的理想意象
中年人最美的世界,大概就是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现实有了更多的妥协,却依然对世界充满美妙的幻想。而“地上的天空”能够贴切地表达作者对文学理想的意象,他把文学比喻为天空,告诉人们即使深陷现实,同样可以与文学为伴。
朱一围是困在生活围栏里的平凡中年人。但他收藏了四千册书,其中还有三四百本名作家签名版。
我抽出几本翻到扉页,上面均有作家署名,署名之上则题“朱一围先生一阅”、“朱一围先生正之”等俗语,也有一本亲昵些,写着“朱一围先生在阅读中进步”。可以想见,一围待在这间书房里,回味着与“一阅”“正之”“进步”这些词儿相关的签书场景,心里是多么的受用。
朱一围争取到这些签名书可不容易。但他就是倚仗着自己那股热爱的劲头儿,日积月累地筹集了装满一间大屋子的藏书,连儿子回家都只能在客厅打地铺——也许他潜意识把书看得比儿子重要。
朱一围把书房的门一关,在书中的世界找到了鲜活的自我,他的脸上是有亮色的,他的生命是充满生机的,因为书架上聚着许多他结识过的人呢。
就这样,文学的世界,让这个平凡男人,在地上有限的空间里延展出无限广阔的天空。虽然这个天空不为他的妻子和儿子理解——他们不是很看得起这个平凡的男人,即使他们之间既有法律上关联,又有生物学上的羁绊。他们之间的隔阂不止一张书页的菲薄,不止一堵墙的厚度。
但是,在新书分享会偶然结识的刘宛,因为《第七天》结缘,他们有了越来越深入的沟通。这是一种脱离了世俗利益的交流,是精神柏拉图的爱情观。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03 命运的迷人之处就是出其不意的急转弯
在《地上的天空》里,作者对广阔的人生空间和莫测的人性暗疮的呈现,达到了新高度。他在叙事上游刃有余,无论曲里拐弯的情节设置,还是单刀直入地人物剖面,都能出其不意地震撼读者。这种写作功力源于他对日常生活与人性的丰富性有着过人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使得他的文字真实、细致,读者对他叙述的故事深信不疑。
朱一围因喉癌去世,妻子把他所有藏书全部处理。没有爱屋及乌,就好像要把前几十年的累赘、灰尘清扫出这个家,清扫出她的生活——不管她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无情,这是对朱一围的全面否定,这无疑是隐藏在平静和睦氛围下婚姻的冷峻现实。
“我”作为朱一围为数不多的朋友,从处理藏书的思路来看,无疑是个人品靠谱的人。衣艺者的介入,二十万购买签名藏书给同名男朋友,是“我”和遗孀筱蓓的意外之喜。所有签着“朱一围雅正”的书籍,落入了最好的所在,有爱的所在。如果小说就此结尾,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平淡平庸,毫无波澜起伏的的看点。
但是作者在平缓的节奏中,射出的是一只回旋镖。刘宛花二十万买的签名书出现在朱一围儿子的中学图书馆。儿子因此对父亲有了微妙的崇敬。借筱蓓之口,作者抛出一个悬疑:为什么巨款购入的书籍,去路并不是当初的计划。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
事情急转直下,“我”挖出来朱一围的“婚外情”;虽然没有肉体合并,但两人暗生情愫是肯定的。表面是无不良嗜好的丈夫和爸爸,其实是背叛者。除了刘宛,没有人知道。人性的幽微,由此可见一斑。
戏剧性的转变不只一处。朱一围和刘宛没有逾越雷池,但令人吃惊的是,他写下一式两份的婚姻协议,约定刘宛下一世的姻缘。二十万开店的援助即使他雪中送炭的资助,也是他为下一世婚姻预付的彩礼。两人签下协议后,某种东西变了。朱一围在听者《第七天》小说中微笑病逝。刘宛在不自在中试图解困。于是才告诉“我”朱一围的秘密协议,目的当然是找出朱一围保存的那份签名结婚协议销毁。
这样的反转令人猝不及防。原本以为情深意长,约定三生三世,现实却是各自为阵,分分钟分道扬镳。令人想起约定跳崖的小情侣,说好的一起赴死,生死不渝,结果,女子跳下了崖,男子临阵反悔不跳了。
在感情的空间里,原本瞬息万变,迷雾重重,人性使然。
04 不意外幽暗阴影,但也要沐浴于光
对人性不抱过高期待。现实往往想锋利的刀,不动声色就划得人血痕遍体。但也要相信并追求温柔、细腻的人生体验,像湿润的春天淋着绵绵细雨,像金黄的秋天踩着银杏落叶。即使现实枯瘦如柴,还有文学的天空值得期待。即使深陷不幸的婚姻现实,同样可以以文学为伴侣,找到另一个隐秘的浪漫空间。
凡人在和平年代如何才能成为英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管在边缘处、在失望处、在狭窄处、在失落处,永不言弃。不放弃自己,就是不放弃幸福的希望。这就是凡人对自己的救赎,自己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