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面前,先夹最好看的一个,沾上蒜泥醋汁咀嚼下肚,1个2个3个10个15个,你意犹未尽,垂涎欲滴,但肚子没地方了,不得不放下筷子,期待下一个冬至到来。人生不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走完了。2017年的寿命还有不到10天,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这一年,不知道你是撑着过还是饿着过还是满足着过,有人吃腻了饺子,也有人吃不上饺子;有人吃着自己动手包的饺子,也有人吃着父母包的饺子。
宗旨:别辜负饺子,也别辜负了自己。
饺子好吃,什么馅儿的都算。无饺子不中国,饺子是所有游子身在异乡慰藉心灵的唯一良药,半夜睡不着觉,就想吃上一顿爹妈包的饺子,那便是家的味道。
饺子不敢轻易吃,容易上头。就像喝酒,回忆会涌上心头的。小时候,只要过上大大小小的节日,饺子必须是主打。大姨家的饺子我是吃过最多的,小时候长在她们家里,白菜肉馅儿的最常吃,大姨家的饺子味道清淡,绵延,耐吃,就像大姨的这个人,如水一般;二姨家的饺子是口味最重的,重在油大,酸菜馅的饺子咬上去能窜出半米长的油来,味浓,重彩,劲道,也像二姨雷厉风行的个性;我爸包的饺子则是饺子里的三寸金莲,从剁馅到颌面再到包,精致的要命,像极了他这个人,认真而固执。
如今,我在北京,很少能吃到那些陪伴我长大的饺子了。想起小时候,大姨家的厨房,长辈们争先恐后。冬天,老房子的阳台缝总结冰,窗户上都是白霜,端起10个巴掌大的盖帘,沾着白面的饺子蹦蹦跳跳的下水,在热锅里翻起浪花儿,不一会儿,香味儿出来,饺子浮上水面,捞起一个滚烫的饺子尝尝熟没熟,“嗯!熟了,准备捞!”“好嘞,我去拿盘子。”我就是这个喊着拿盘子的孩子。直到现在,大人们也怕孩子拿不住盘子,总会唠叨一句:盘子拿住喽,别摔了。其实盘子碎了也没事儿,他们会说:碎碎平安。。。。。。你看,这些可爱的父母亲人们,一面是过度唠叨,一面是通情达理,两面都是装着满满的爱意啊。
最近两年,尤其来北京之后,每一个因胖而想绝食的夜晚都会有“我要吃饺子,不吃就得死”的意念在中间作祟,结果不用猜,我当然是向人间美味投降了,于是,我的第一千零四次减肥也意味着宣告失败。我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好吃不如饺子,家的味道,没理由拒绝。
推荐两家吃饺子的店,一个是东四店馅儿老满;一个是外卖小恒水饺。
吃外卖小恒水饺店时候多一些,自己一个人实在没那么大的动力在晚上出去觅食,幸好有外卖,所以每次外卖小哥送上门,我都要说上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