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的常见镜头:众将士三五一排,七九一列排排站好,前头将披铁铠,后方马挂铜铃,人人剑眉虎目,个个威风凛凛,整装待发。前方帅台大将军,眉宇处散露英气,手中持碗,高呵一声:“倒酒。”
小卒子遂给诸将士分了碗,倒了酒。大将军又高声说道:“兄弟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强敌犯我朝边境,夺我城池,屠我黎民,我等众人上蒙天子恩泽,下受百姓爱戴,现正是我等为国除敌、为民屠害之际。来,兄弟们,干了手中的这碗酒,你我同赴疆场,共杀贼人,死而无憾。”说罢,小匕首划过指尖,血入酒碗,仰头一饮而尽,饮罢大力一挥手,将碗摔碎。
众将士听罢这番豪言壮语,也是慷慨激昂,模仿而为,滴血饮酒,然后一阵“噼里啪啦呼噜哗啦”的摔碗声(心疼道具组的工作人员)。
这碗酒,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是“视死如归”的勇气,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
所以酒,是个好东西。
说起喝酒,就来说说古人中的酒界泰斗李白,爱喝酒没什么了不起的,能喝才是王道,李白的酒量有多好,很忙的杜甫有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看看吧,太白大人能把长安市的酒都喝光了,然后天王老子叫他都不理睬了。十斗酒为一石,一石大致是现在的一百二十斤,先别管酒精度数多少,诗仙大人一次性可以喝十二斤酒,这是要喝出人命的节奏啊,喝农夫山泉都够呛。诗仙大人说了:“但取酒中乐,勿为醒人传。”就是这喝酒的乐趣呀,只有爱酒的人才懂,不爱酒的人你跟他说也没用,就别费这口舌了。所以我想,诗仙大人如果还活着,一定很讨厌后人管他叫“诗仙”,应该叫“酒仙”才对,要和“酒圣”杜康齐名才对嘛。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让武松去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武松要求施恩一个“无三不过望”的条件,就是从孟州牢城到快活林的路上,凡经过大小酒店,就喝三碗酒,施恩怕武松喝酒误事,不答应。武松大笑,对施恩说:
“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所以这酒,是美人的催情物,是英雄的壮胆药,喝了酒,潘金莲才敢斗胆撩武松;喝了酒,才打得了老虎;喝了酒,才写得了反诗;喝了酒,才劫得了生辰纲;喝了酒,才敢叫骂天子;喝了酒,才会误入藕花深处。结拜要喝酒,出征要喝酒,聚义要喝酒,践行要喝酒,大酒小酒,清酒浊酒。曹刘青梅煮酒,令狐冲梅庄品酒,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酒能成事,酒能误事,一入肚腩,要能走肾,拼酒拼肝,更拼膀胱。
你我凡人,如何能喝得了这等烈酒呢?醉罢若不是不省人事,就是丑态百出,吟不得诗词,打不得老虎,既无饮酒之能,何来比酒之勇。喝酒不行,喝水总可以吧,喝水都不行,就不太厚道了。所以,下次上车的时候,就别再怪司机叔叔要求你:“童鞋,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