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初始,我做了一个月度挑战计划,争取每天观一部电影。事实上这个挑战并不能算得上挑战,并在挑战过程中,认证了一个习惯,一个惯性对于生活的影响。
事实上,截止1月30日,我已经看45部电影了。选片大致根据豆瓣网top250为范围。换句话说,大部分都是所谓的经典电影或者优质电影,其中很多电影我觉得很喜欢但分数很低,比如捕蝇纸,也有大家吹捧成神片的,但我却非常不感冒的,例如千与千寻。
至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理由多种多样。
1,我习惯站在当下去看那些经典佳作,所以一些主打特效或者新鲜设定的电影,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我打分几乎不会去考虑电影所处的时代,或者开创了哪类类型的标志。简单以当下的眼光去看,去欣赏,决定是否好看。
2,那么好看的标准是什么,一方面是是否值得推荐给他人,这个是我比较重视的,就像是选品官,是我喜欢的,是能够打动我的,以我为标准的。我才会打高分。而不会去根据所谓的深度解析去打分。还有,我认为,好的电影,应该把思考放在故事与画面中,而不是放在镜头之外,这种类似d l c的补充设定,我不喜欢。
那么简单总结过1月我的观影,那为什么说没有电影可看。
因为电影,是我非常想要一同分享,与爱人一起观看的媒介,一个场景。
一个人看,只能称作“看片”吧。
在过年期间,满江红,流浪地球,深海等佳作扎堆,我曾试图且再次约出共同赏片,可结果嘛。不想看。我又能说什么,那便不要看了,在一部电影接近3个小时的长度下,一个人坐在影院观影,我几乎想不出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加孤独。
一月,距离影院那么近,距离一起看电影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