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还记得你小时候的压岁钱吗?
——“来,妈妈帮你存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难怪有人说:
压岁钱是咱们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小时候能收到压岁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儿,但是常常在自个身上还没捂热乎,就被家长以“保存”之名收走了。
为了弥补小时候的遗憾,也为了帮助大家理清压岁钱的法律性质,今天咱们来正经地说一说,小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算谁的。
01 压岁钱的法律性质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之为“赠与”。
所谓“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02 小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算谁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引入“民事权利能力”的法律概念。
所谓民事权利能力,简单说就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
《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同时,《民法典》第十四条也明确“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也就是说,咱们从一出生(其实在娘胎里也可能有)就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就有接受赠与的资格。小孩子也是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人,依法享有自己的财产权利,其接受赠与所得的压岁钱是个人财产,家长不能因孩子未成年而剥夺孩子享有的压岁钱这一财产权利。
因此,小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当然是小孩子自己的!
03 小孩子可以自行收取压岁钱吗?
有没有权利享有压岁钱,那是民事权利能力,而可不可以自行收取,就涉及到“民事行为能力”了。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自然人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是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并赋予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需要法律根据自然人的年龄、精神状态等情况进行划分,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完全、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分类、认定标准和法律意义,法条有点多,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做了个表格:
通过《民法典》和以上表格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和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2.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收取压岁钱的行为是比较典型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只要小孩子年满8岁,就可以独立地收压岁钱了。
那没满8岁怎么办呢?那还是需要爸妈在场或者在爸妈的授意下收取压岁钱。
04 家长可以保管小孩子的压岁钱吗?
答案是:可以。
家长是小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利。小孩子由于尚未成年,心智和社会经验都不成熟,在法律上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对于自己财产的保护是很容易出现纰漏的。所以,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有权保管小孩子的压岁钱。
但是请注意,这里的“保管”不等同于“拥有”。家长替小孩子保管的压岁钱本质上还是属于小孩子的。同时,家长的保管和处分方式必须符合“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处分小孩子的压岁钱时,必须是为了维护小孩子的利益,如用这个压岁钱给他买保险、给他报名兴趣班等等,总之不得损害小孩子的利益。
《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