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余音绕梁的数学本质及应用
《How things become popular》——Derek Thompson
余音绕梁 = 洗脑神曲 (本篇大干活,可用度极高)
喜欢=熟悉+意外
想要让一个东西流行,自身的素质和传播渠道都是必要重点。这个话题,近日已经从吴晓波和吴军那反复提过了。不过放心,今天不会重复,而是深入。
自身素质的大原则就是:熟悉+意外!
你要做到让产品经常曝光。保管能带来熟悉,熟悉带来流畅,流畅带来喜欢。不过曝光次数过多也会让观众反感。 这时就需要加入意外。今天讲一个实用操作技术。(音乐家与演说家的高级能力)一旦掌握并能举一反三,你将受用无穷。
1. 政客的演讲一半来自自身的演讲术而另一半来自讲稿。这就像歌手要自己的唱功也需要歌曲本身的词曲够好。这里只用词。先引用了最近科尔宾和梅姨的一次辩论。点出排比句加重点陈述的信息传播技术——"不要听不懂的大词,而要语言的节奏感,才是打动听众的关键"。
2. 流行歌曲的秘密——数学。流行歌看起来灵活自由,其实有严格的节奏要求,节奏的重复要达到数学的精确。具体说就是:分形(Fractal)——从小处到达处不同层次上都在重复。
以《在水一方》为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第一遍主歌,两句旋律近似,歌词对仗工整)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第二遍主歌,旋律和上句一样,歌词变了一半)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副歌中的前半句均重复)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作词:琼瑶
唱完副歌,再重复一遍主歌,然后再唱一遍副歌。
乐句重复,逐个重复,副歌重复,编排重复,喜欢听的人还会单曲循环重复再重复。
这就是“分形式的重复”。前副歌的第一个音阶要跟主歌的第一个音阶一样才好。这边是藏在音乐里的“数学般精确”。
这样的重复就能达到古语所说的“余音绕梁”(英语叫ear worm)的效果。重复的乐句好像能勾住人的脑子,完全停不下来。(如是我们想到了小苹果,最炫民族分以及大量广场舞神曲。)
重复能带来期待感,当我们觉得某一句很熟悉时(因为本来就是有一部分重复了)就会自然期待下一句。然后下一句(的唱法)果然和我们期待的一样,我们就会产生满足感。(我早就猜到了:D)
这就像你问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之后又问了问题,问题又带来答案和问题,一唱一和地呼应。重复带来满足,满足带来喜欢。
当然,重复必须有限度,但是限度在哪里才恰到好处?
原书中提到一个实验——科学家用(单一或组合)音调刺激老鼠。老鼠第一次听,会感觉害怕,听几次后就习惯了。科学家再换一个音调刺激。反复试验,总结出一个用最少音调刺激老鼠的公式——如果只用BCD三个音调,那么最长刺激效果的公式就是BBBBC—BBBC—BBC—BC—D。
我仿佛看到G胖躲在Steam平台的背后坏笑:打折打折打折打折免费试玩,打折打折打折免费试玩,打折打折免费试玩,打折免费试玩,预购奖励。
首先尽可能重复,重复到一定程度加入新东西,再重复,最后加上一个更新的东西。
加入一个新音调C,可以让听众暂时忘记前面已经重复的B,这样播过了C你又可以再次播放B。
这其实很符合人的一个矛盾心理,我们一方面喜欢熟悉的东西,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觉得这很low),因为我们认定追求新东西才是对的。用重复使人愉悦,被发现是重复就会引起不满。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尽可能重复,在即将被识破前换新的。
实际上,BBC—BC—D 就是过去五十年美国流行歌曲的最普遍形式——主歌主歌副歌,主歌副歌,变化结尾。恰到好处的重复就是余音绕梁的关键。
奥巴马的撰稿人
每个政客都有自己的演讲撰稿人(或团队)。奥巴马的御用——Jon Favreau是个80后。2005年(24岁)开始正式合作。奥巴马演讲时真诚的态度是Jon所看好的。
演讲之所以好听,一个关键秘诀就是——没错,还是“重复”。
比如2008参加民主党总统初选,主题“Yes,We can”,整片演讲稿中时不时就会重复这句。有人分析这是马丁路德金的风格。而溯源,则是黑人牧师的传统。黑人的节奏感强,黑人牧师布道时,就有效果强化。
汤普森还提到——几十年来政客们最爱用,效果最好的重复句式是“ABBA”。
“人类必须终结战争,否则战争就会终结人类。”——肯尼迪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这句明显就是误导,但是宣传效果极好。)
“文笔”是什么?虽然一堆文绉绉的大词和没几个人认得的生僻字在过去可以炫耀自己的文化水平,但是现在这种写法已经被淘汰了。你需要的不是用大词威慑读者,而是争取读者对你观点的认同。
有节奏感的话更好听,也更好用。语言是一个武器。节奏优美,比用词优美重要得多。
过去一百年以来,美国总统讲话的用词越来越简单。以前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水平的词汇,现在都是初中生水平的词汇。Trump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而这恰恰是撰稿人们精心设计和研究的成果,结果也说明了一切。
“你以为是因为真诚才显得优美,其实是因为优美你才感到真诚。”
王煜全 今天谈的是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主要讲了BAT以及一些创业公司。
吴军 拉里佩奇的智慧(三)谷歌为什么要拆分
对于公司的生死,你怎么看?
吴军在《硅谷之谜》里说:硅谷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介意公司的死亡,不会刻意去拯救一个衰老的公司,而是把目光往前看,努力寻找下一次机会。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大而全的百年老顶,而需要专而精的活力公司。当一个公司完成历史使命,退出舞台就是对整个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因为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就释放给了未来的公司。诚然,这个道理很难做到,大部分企业家仍然在追求做百年老店。但是现实情况是,品牌留下的多,公司留下的少。
佩奇深知这一点,他知道全世界只有一种生物可以不死,是一种海蜇。这个海蜇在正常情况下和其他生物一样,都会生老病死。但是如果可以用针去刺激它,他就会长出新的细胞,然后当母体死亡时,新的细胞会发育成完整的海蜇。
佩奇希望Google不断创造新的产品部门,犹如新发育出来的细胞,最终能够不依赖于母体生存长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逃脱大公司的宿命。为此成立了Google风投和X部门,等独立部门。
佩奇把成熟的业务交给皮柴,他自己做难做的新业务。(通常一个公司为了尝试新业务会叫一个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开展。)这是因为佩奇深知公司基因决定论的影响力,如果让新人去尝试新业务,这些新业务最后只能成为从属部门,还是没有行业竞争力。IBM个人PC部门和微软在线部门可做前车之鉴。
当然,业务拆分也可能是考虑了防范美国和其他国家对它的反垄断诉讼。如果以后真的败诉,也就会被要求拆分。与其艰难地拖延不如早作打算。
聪明的企业家会认同公司死掉是常态,在此前提下,考虑如何传承公司的基因和文化,而不是试图维持一个公司不死。
吴晓波 好企业的四个特点
公司上市越来越容易,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很多公司刚上市就显疲势,因为它们已经度过了黄金发展期。它们是好企业么?
传统企业是线性发展:一个创业团队做了一个产品,进了一批设备,养了一批人,先打一个区域市场,进而通过规模的扩大进入到全国市场,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利润,形成规模,然后上市会的资金继续发展。
但是今天,企业产生了非线性发展和颠覆式创新的环境。一些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爆发性发展和成长。这种非线性发展的企业上市时,其实已经进入了半衰。
当前资本市场,特别是证监当局的漫长审核程序不适合爆发式和非线性发展的特点。A股市场就变成:好公司在排队,上市的就已经疲软。
独角兽(短时间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和指数型组织有四个特点.
指数型组织是指在运用了高速发展的技术的新型组织方法的帮助下,让影响力(或产出)比同行增长高出10倍以上。中国的小米、海尔都是属于指数型组织。(知乎)
1. 公司是技术驱动型公司。
2. 开放型组织。(能力开放,本行,跨行,重新力量组合,形成新的竞争力)
3. 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金字塔已经过时。)特种兵小团队才是颠覆式创新公司的主力军。
4. 最重要的——不拘泥于现在的公司,不从现在的存量市场中去分割利润,而是面向未来,通过技术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去赚未来的钱。
所以“技术,组织,管理,愿景。”就是好企业的评判标准。
无论你要创办,投资,或者直接去买股票都可以用这四个标准去操作。
比尔盖茨的公众号(是真的,有视频)——巴菲特的最佳投资
让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欣慰的投资便是对社会的贡献。
巴菲特2006年捐了大量的财富给盖茨基金会,用来抗击疾病,减少不平等现象。
随着逐渐产生的成效(细节就不冗述了)和自己让世界更美好的事实,让当初的投资者心满意足。
虽然当初盖茨的基金会被视为是避税的手段,但事实和时间总能证明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