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母亲经常参加戏剧演出,我有时会跟着到戏剧团的幕后,看着母亲的脸上一笔一笔的勾勒上的遮面妆,于此,我是极为讨厌的。一个本来的人,在画上那花花绿绿的妆后,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在幕后那萎靡的神态却在台前精神振奋;又或者一个本来极好的人,到了台前就要装模作样的下跪,还美其名曰“表演”。我是极不喜欢这种惺惺作态的“表演”的。熟悉的母亲也要掺和进去,变成另一个我不熟知的人物,我在台下的呼喊也充耳不闻,这种冷漠令我心伤,这种陌生令我恐惧。我总缺乏安全感的缘由大该是此致使的。然而,等“表演”完毕,又变成了亲热的母子,仿佛刚才的冷漠、陌生不复存在似的,这更使我焦虑:是什么致使人能换一副模样?
无疑就是遮面妆了。一笔一笔涂抹上去的遮面妆,看似不起眼,却能让人换副皮囊,甚至从里至外全然换个新鲜,再加上那不堪入目、惺惺作态的“表演”,更是让我深恶痛绝,并因此不愿画上一副遮面妆。我只想做我自己。
可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我现在已觉察到,我早就给自己一点一点地勾勒出了光鲜的遮面妆了。倘若是直接带上一副面具,那带来的不适感、窒息感必然会令我迅速摆脱。但这遮面妆,确是给自己不知不觉戴好了,因为它是薄的、轻的、难以察觉的,而且过于细微。不过幸好,我总算发觉了。缘是这遮面妆,让我给别人留下自己想要的模样,原来我也是在“表演”,不知不觉地进行。时至今日,我也无法察觉到我的遮面妆是什么样子,因为它并不在我脸上,而是在每个认识我的人心里,这遮面妆或美或丑我已无法决定。从起笔开始,我就已经不再是我了。
如太宰治所云,将“不正确”但自然的想法暗藏于心,深深掩埋,竭力把自己伪装成“懂事”的、“开朗”的、“天真无邪”的人还要假装做一个“乐天派”,将自己塑造成滑稽逗乐的怪人角色。怎样都好?只要“符合”人们相互之间的要求,所以每个人都带上了华丽端庄优雅杰出开朗的遮面妆。倘若有人不想带了,奋力地将遮面妆洗掉,反而会引来各种非议,之后又不得不重新画上,美其名曰“红尘洗练”,将自己又变成一个“大众”。遮面妆早就习以为常,以至于人们会以为这就是“真我”,遵从先人给自己制定的规则,做一个“仁义礼智信”兼备的人,但实际呢?我总是要求自己去做一个“美”人,要在每个人眼里都要“美”,起码不害别人眼,甚至要去取悦他人、讨好他人。但我内心还是追求自由的,我一直弘扬“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但是也把这精神画上了每个人都看起来顺眼的妆——在规则内自由。也就是所谓的“随心所欲”且“不逾矩”。现实中许多事物都是依人们实际需求而建,追根溯源,这遮面妆亦不例外,大概是每个人都想做自己,那样会造成些许混乱,会妨碍“统治”,那么早先有点想法(还不应该称之为有文化)的人,就定下一个处处圆滑的规矩,只允许每个人向圆形去追求,而否定了其他形状的积极意义,只云“不害人”,所以就“害己”“克己”。这圆形教给每个人残害自己的方法,有成功变成圆的人,“统治者”就奖赏,那些仍然有棱有角的人,就放逐社会滚来滚去。倘若仍旧变不成,那就令其自生自灭。
说到底,画上这遮面妆就是为了做成圆形,起码是“表面圆形”。自古至今,莫有一个传扬百世的臣不是圆形。诸葛亮,上可治国,下可事公,可谓是忠贞良臣,将圆形都做好了,十分“忠信”,甚至将刘公的儿子都侍奉的不可挑剔,虽然百世流芳,但唯独没把自己儿子教好,可谓是残害了“自己”。像曹操,不还是想取得一个正规的名义来称帝吗?黄巾军如此之徒,不也得找个“替天行道”的借口?倘若没有这个规矩,那陈胜吴广也不用费尽心机制造谣言了,朱元璋也不用往前认祖宗了,朱棣也就不用以“祭祖”之名来谋得皇位了。乃至万万人,鲜有人把自己“非正当”的真正目的举出来行事。
每个人都有遮面妆,谁也不揭穿谁,大家就相安无事,起码做一个“表面仁义”,来让事事顺从自己心意。假使有人没有做好“圆形”,害了自己的眼,那自己也要替他找个正当借口:“他最近心情不好”、“他有精神病”云云来安慰自己。实在不行那就暗中与对方全家女性营个勾当来发泄,但表面上是不说的,要把表面功夫做的好,才能使自己以及全家女性免受侵害。
李宗吾讲的就很不错,表面仁义这件事他看的最透,所以他讲厚黑学,但他给人的印象却完全是薄白的。且不论有其他的可能,只猜想他把厚黑学用到极致,给自己画上一副不可挑剔的遮面妆,也会留人以薄白的印象。
他的厚黑学与我所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重点在内心的剖析,侧重于内心的厚黑;而我则侧重于表面的勾勒。看起来,他的厚黑学要比我略高一筹。其实不然,我所讲乃是他所提倡之前提。若这遮面妆做的不好,无论心再过厚黑,也终究逃不过万万人的眼,更何况是万万个“圆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