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篮球

1、缘起NBA,兴起浙BA

篮球是一项典型的竞技体育。相比其他多人对抗性球类比赛(如足球、棒球),篮球比赛节奏快,对场地要求低,因此拥有较好的社会面推广度。篮球24秒便需要组织起一次进攻回合,且攻守易形瞬息万变。观看者只需要短短几十秒内就沉浸于比赛之中。场上球员各司其职,或一条龙突破,或双手暴扣,或低位单打,或三分远射,只要将球放入框中,便可获得全场喝彩。县城可能造不起草皮足球场,也绝不会缺少球框的身影。只要你拥有一个篮球,便可约上三五好友,在放学/下班回家前酣畅淋漓的竞技一番。

NBA场上的英雄主义,往往最能勾起回忆。麦迪31秒13分,耳熟能详,科比的单场81分,拉起球员的数值崇拜,雷阿伦总决赛的3分绝平,至今依旧是马刺球迷之痛。天赋溢出带来的群星璀璨,也养刁了球迷的观赛习惯,更何况年岁渐长,赛事数据成为快速获得赛场资讯的方式。球队以及球星的得分、助攻、篮板,命中率,反倒成为衡量一场比赛的最重要指标。到现在,球赛看的越来越少,分数看得越来越重,顶级球星的老去以及新一代的青黄不接,更是消磨看球的耐心。

近期浙BA赛事的区域性爆火。有了主队的概念,倒也唤起尘封已久的篮球兴趣。草根球员,天赋资质相仿,没有了星光闪耀,便多了临场变阵。篮球战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从球员本身能力开始,思考起教练能带来什么,胜利的关键在于何处?

2、篮球追求单位时间内的得分效率

体育赛事是公平规则下的竞争,篮球也要在规则的限制范围内,合理使用资源,最大化效益。篮球中的资源,即球员能力以及战术素养执行;最大化效益,即多得分,少失分。进攻发起方,需要通过球员之间的挡拆配合,见招拆招,将球从防守强测转移至弱侧,让最好位置的球员投进最有把握的球;防守反击方,需要协调防守资源,胁迫施压,让进攻方丢失球权,无论是传球失误,还是投篮偏出,在行进间转换攻防角色。

①基础球:让我们极简化一场篮球比赛,只考虑最终投射时刻,因为球场上所做的一起,在决定性的刹那是球员投出最后的一球(得分或者丢失球权)。最终投射时刻,取决于哪一个球员,用了哪一种方式,投射出了这个球;此刻防守者是谁,是否失位,防守干扰有多少;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的进球概率是多少。球队战术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出easyball,让球员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位置投出最可能进的球。

②人盯人无战术:考虑人盯人无补防无协防的场景,极简化就是一种单挑场景。温州球员A(90/70)和诸暨球员B(80/60)之间的单挑。个人能力上的差距即扩大到最终球队之间的差距。若仅为单打,则只是比较球员能力值。团队的游戏性降低为0,成为了类似天注定的游戏(当然这么考虑单挑非常极端,球员之间的状态都会影响最终的单挑结果,但是越是职业的球员,状态的影响越小,结局反倒更为稳定)。

③挡拆的作用:团队中的球员能力值均不同,比如得分后卫的攻击力会更高一些,大前锋的防守能力更高一些(更现实的场景是,不同球员在对位的时候,攻防能力值均会变动,暂不做考虑)。假设温州队A|B球员的攻防为90/40,60/80,诸暨队C|D球员的攻防为80/30,50/70。初始情况下,诸暨队D球员防守温州队A球员(90进攻对上70防守),进攻难度较大,温州队B球员给A做了一个挡拆,诸暨队执行了换防策略,现在变成了诸暨队C球员防守温州队A球员,90的进攻对位上30防守,命中率就比初始高了很多。PS:勇士VS骑士那年泰伦卢就喜欢通过换防放大了库里的防守。

④挡拆后的无限可能:挡拆几乎是所有战术的发起点。挡拆将静态的对位转化为动态的跑位。球员挡拆后,可抓住防守空挡执行一些操作。若防守球员换防,便可变换了攻守难度;若防守球员不换防,挡拆的作用是一种延误,进攻球员可选择乘机挤过两个防守球员直接进攻,或进攻球员在挡拆的防守球员后面直接投篮,或换防后球员通过跑位获得更好的进攻机会(掩护后的空切)。即使第一波换防之后并没有出现更好的投篮机会,依旧可以继续组织第二波的进攻。常见的罚球线位置的4、5号位即可选择直接进攻,若吸引包夹后也可快速传球给弧顶的射手或者内线的中锋。

⑤强弱侧的进攻选择:强弱侧的概念是指将球场中轴线切开,防守球员多的一侧即为强侧。挡拆和跑位后吸引防守球员离开原有位置,就创造出了强弱侧的概念。强弱侧是在时点下的概念,根据场上的形式变化。强侧将面临更严格的防守规格,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进攻选择机会,相信队友,将球转移给弱侧的队友,就更容易创造出好的投篮机会。况且球在强弱侧的转移,防守人员需要重新布置阵型,这就更容易抓住重新落位的间隙创造机会。

⑥常见的进攻:在比赛中,好的进攻带给人的是一场视觉盛宴。进攻是战术体系的执行以及临场发挥下的综合产物。几次高效的单点爆破和几个规则的战术打法后,对方教练会针对打法进行阵容调整,对手对常见的进攻轮转有了意识之后也会给以重点盯防,进攻球员需要通过不断地跑位尝试寻找新的机会。常见的牛角进攻,根据后续的局势切换成挡拆,手递手等配合。勇士队经典的无球战术,往往也要防守者疲于应对。归根结底,在于球员阅读防守后,做出合适的应对。

⑦常见的联防:人盯人的防守方式消耗体力,且存在单点被爆的情况,教练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联防的防守方式。在业余比赛中,2-3联防大抵是最常听说的名词。因为业余比赛往往缺乏外线投射能力,低效率的三分往往导致球权的丧失,而内线重兵防守,也会导致进攻球员难以轻易得分,因此广为使用。针对外线投篮较强的球队,3-2联防这种防投不防突的防守方式则更为有效。其余的2-1-2联防,1-3-1联防,无非是防守人所在区域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场景做了不同的应对。

⑧暂停,换人,以及战术调整:伴随时间的进行,球场是动态的博弈过程。当前阵容被抓住破绽针对,球员体力下降,突发情况需要干预,就是教练站出来的时候。除了在球赛开始前针对性的对对面阵容打法做相应的研究,常规训练内容的安排,赛场上的临场更是考验教练的经验和创造。假如说整场球赛是即时制的游戏,而在教练眼里,必要的暂停将回合制的策略应用其中。

3、球员、教练和裁判

球员的基础,生理尺寸、运动能力,投篮表现构建起球员基础能力(控球、投射、突破、篮板),而一场40分钟还需要考验一个球员的体力和稳定性,战术执行和素养,构成球队的能力(掩护、传切、轮转)。而伤病控制,临场状态以及情绪把控,作为风险因子影响着球员在单场比赛中的表现。

教练作为球赛指挥官,需要把控比赛的走势,不仅要了解自家球员,还需了解对手属性。在前期的演练,中期的调整,后期的鼓励,都不可或缺的影响着赛场上的演变。

裁判本是保证比赛公平性和球员安全性的存在(虽然NBA商业联盟的裁判现在的作为已经令人不指)。裁判的吹罚尺度和偏好也会影响着比赛的走势。

这三个要素,构建起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4、作为诸暨队的球迷说两句

作为诸暨队球迷,不得不吐槽一下,浙BA中的表现。浙BA要求参赛球员必须是业余球员(排除了天才球员),限制了球员的上限,在业余爱好者中选拔球员,因此,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篮球文化成了最大的影响因素。人口基数*受众比例,算是每支球队的天命。联队天生有选拔优势。诸暨队打不过温州杭州,实属正常现象。举例:杭州1200万人,诸暨108万人,即使诸暨篮球氛围好,受众也不可能是杭州的10倍。缺中锋,无明星球员攻坚,本是天赋短板。因此,唯有球员更刻苦的训练,以及教练员的合理安排,才是翻盘的变量。看了最近诸暨打舟山和嘉兴经开的赛事,球员的状态是一大问题,且陈炽教练的掐表换人,双控卫体系,都在不断地暴露出问题。希望能有更好的训练体系和执教团队,不亏新建的篮球中心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