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室友告诉我一门考试的成绩出来了,然后对我说,你这学期怎么这么水,对学习不太上心了。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没错,我这个学期就是对专业的学习不太上心我想做点跟学习无关的事。其实我一直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以后想干什么,我有的时候会超级迷茫,自己会不会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我找过老师、也找过心理咨询师,我上网做了职业测评,可是我依旧不知道。这个时候,老师会对我说“要考研吗?考研先把英语学好,不要想那么多”之类的话语。
我也一遍遍地对自己说,既然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就把眼前的知识学好。是不是?好像传统的教育给我们的都是这种思维噢?可是我真的好累啊,我不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义,但我却一刻不停的在努力。
自从上了大学,我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我做了两年的学生干部,平时忙的要死,大一加了五个部门,大二一个人带五个人做七八个全校性的大活动。我还参加了持续三个月的七场辩论赛。到了期末月,我要求自己一定要考班级前八。
我追求完美,我希望我在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我拿着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我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做干部又没有各种荣誉。大三,我推掉学生工作,踢足球,我又要求自己一定要怎么样,还要求自己专业课一定要考满绩。
下学期,也就是这个学期,我要求自己专业课仍旧要考满绩加上要蹭心理学、法学、回炉生理课程。我好累,我为什么这么逼自己?我怎么那么焦虑?蹭的课程如果没掌握好都难受得要死?
然后有一天,我就破罐子破摔了,我就想反正明年才考研啊,我就放松这一个学期,让自己神经不那么紧绷,好好体验生活,想想自己要些什么。
我发现我这么做了之后真的轻松好多,我去做足球队医,我去听各种讲座(其中还有个是仅授教师的),我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并且给他写信,我每天让自己养成跑步、早起、阅读一小时书的习惯,我还做了自己的公众号,每天要求必得记录点什么,昨天还尝试着想要去一个电视剧里跑跑龙套。
我觉得我这样挺幸福的,没错,我就是对学习不太上心了,可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有什么比这个还重要还可贵的吗?我们从小就被应试教育赶着走,根本来不及思考自己要什么,上了大学保持惯性自己逼自己。我们向家长、老师说出我们的困惑时,他们的反应是你们小孩子懂什么,别多想、好好学你的习。我觉得这有点可悲。
昨天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文,说马上要离开茶山了,感觉还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没做,感觉大学有好多遗憾,光学习了。可是我看他的朋友圈并没有啊,他参加各种比赛、帮老师做事情……其实可能他也跟我一样吧,做了好多事情却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还硬逼着自己一定要优秀。
没错,我就是想做点跟学习无关的事,不想那么功利,每天背英语就是为了考研,考研为了工作,工作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孩子,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