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是盛唐诗坛上极具代表的作家,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而这首诗创作于李白人生的特殊时期,是在他的三年长安供奉翰林仕途结束,心灰意冷苦闷忧郁下重新开始漫游,即将离开东鲁游吴越的时候,描绘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李白一生慷慨豪迈,洒脱不羁,他一生中都怀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是并没有被仕途束缚,没有在屡屡受挫的现实中一蹶不振,郁郁寡欢。李白一生文学成就极高,理想远大,然而仕途上做官只做到供奉翰林,而且只做了三年,这期间政治上遭受挫折,遭到权贵排挤,被放出京,理想受到打击,苦闷愤慨的他又开始漫游之路,从虚幻的世界和远离世俗的山林里去寻求光明和自由,对黑暗现实不满,对权贵的蔑视和不与之同流合污的节气,这首诗就是表达这样一个思想。这首诗也极大的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夸张的修饰,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大胆的想象,表达情感和追求,描绘了一幅梦幻又真实的梦游图。
诗的前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讲了古往今来游客们谈起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难以寻求,是李白向往又不可及的地方;越人说起天姥山,云雾晚霞间时隐时现有人曾见过。代表了李白对山川自然的追求,他一生遍游南北各地,热爱山水,是他一生的追求,暗含了他对天姥山的向往,所以才有接下来的“梦游”。他按照人们的传言和自己所想,用夸大的手法,把天姥山描述的非常高峻,气势恢宏,与天相横,超过五岳,遮蔽赤城山和天台山。李白曾写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来描绘五岳泰山的高峻,用“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来表达对天台山的喜爱,但是这些与李白对天姥山的向往对比,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