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意识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角色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伦理意识和行政论理意识。其具体内涵是:国家公职人员对自身所处地位的意识,即意识到自己“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国家公职人员对人民的价值地位的意识,即人民至上的意识。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实践中,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一生自觉地经受考验。
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公仆意识和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当家做主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是否牢记宗旨秉公为民,是否心系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修养的试金石。
基层党员干部之所以要加强公仆意识,是因为这种意识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相联系。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基层是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地,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核心成员,责任重大。
基层党员干部之所以要加强党性修养,是因为党是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党在一切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党的性质,决定了基层党员干部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应该成为基层社会的中坚、先锋和楷模,应该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教育,自觉实行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
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公仆意识和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党员干部应当忠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尊重民意,倾听民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
基层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解决“为了谁”的问题,时刻摆正自己位置,站稳群众立场,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克服一切脱离群众、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私心杂念;必须在感情深处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内心深处是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帮群众解决困难,听群众的意见,想群众的感受。牢记初心使命,树牢公仆意识,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与人民群众一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加强党员意识的培养,培植党员身份的荣誉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组织上的归属感,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身份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加强自身的修养,促进思想进一步升华。要勇于揭露和改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强化艰苦奋斗观念,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勤俭办事业,把艰苦奋斗的观念,贯穿于一点一滴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之中,争当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模范。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很好地履行党员干部的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早上一睁眼,十几件事等着,每天忙碌又普通,重复着小事、杂事。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服满足、攀比贪占侥幸心理,增强防范意识,妥善处理好公与私、权力与责任、工作内与外的关系,把小事、杂事做细做好,把普通事做成最有意义的事业,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