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写《狂扫美西国家公园的那些记忆——在加州海岸画上句号》时,旧金山这个中文地名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追查了它的由来。
旧金山,英文名San Francisco,音译过来本应是圣弗朗西斯科,但由于19世纪中叶那一带发现了金矿,几百名广东人随着席卷全球的淘金热潮来到此地,因不谙英语便干脆用中文直呼它为“金山”。
不久,澳洲墨尔本也发现了金矿,华人圈便顺势称之为“新金山”,并在圣弗朗西斯科的那个金山前面加上了一个“旧”字,以示区别。如今百多年过去了,旧金山一名始终沿用,并且越叫越响亮,连维基百科中文版也把它列为主词条,取代了圣弗朗西斯科。可不知为什么,墨尔本的新金山之名却没能流传下来。
我知道,旧金山的现象在地名翻译界实属特殊,但并非孤例,类似的情况也还有。比如檀香山、泗水、新山、槟城,还有汉城,以及海参崴、伯力、尼布楚、双城子、海兰泡等等,也都是地处国门之外,也都不是由当地语言翻译过来,而纯粹是当地华人叫起来的。
其中,檀香山、泗水、新山和槟城这些地名应该和旧金山的来历大体相同,都属于移居海外的华人先辈起的名字,至今还在使用,且大多已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汉城则略有不同,虽说也是华人起的名字,而且沿用了数百年,但自从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将其韩语(英文为Soul)按音译标注为中文的首尔以后,汉城这个中文地名便不能再使用了。
至于俄罗斯境内的那几个地名,又是另一种情况,值得说道说道。
伯力、尼布楚、双城子、海兰泡等地名的中文现在很少有人提起,只是中国官方出版的地图上还用括号标注出来,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地方曾经有华人世代居住过。而海参崴之名倒是经常见诸媒体,尤其近一二十年来,一些非官方机构和人士喜欢以海参崴等地为例,论说中国被俄国强行霸占了多少土地,借以标榜爱国,不惜激起仇俄情绪。
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我对有关边境边界的事情比较关心,也想就此弄清事实,避免被网络或民间流传的说法误导,蒙蔽了双眼。
翻一翻历史可知,以上这几个在俄罗斯境内有中文名字的地方,几百上千甚至更久年代以来的确是满、蒙、汉、高丽、达斡尔等族人或他们祖先的居所。那时虽有国家的概念,但国界的概念还不成型,更没有今天的边境之说,因而约定俗成认为谁居住谁拥有,后来演变成先占者拥有的国际通行规则。海参崴等一众有中文名的地方就是这样,理应属于居住在那里的满蒙汉等华人所有。
到了168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大清王国和俄罗斯沙皇国签订了第一份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以此向世界宣告那里的大片土地分属清俄两国所有,不容别国再染指。大清国这是首次在国际法精神下签署条约,虽然失去了一部分管辖权,却也达到了暂时阻挡沙俄继续东扩的目的,从而确立了东北方的领土范围。尼布楚等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就是在那时放弃的。
《尼布楚条约》划定了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归属大清国,但仅为文字表述,实地并无一条设有界桩界网清晰可辨的边境线。据此,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都属于大清。
然而,大清国自康熙始,就对东北长期实行封禁政策,对黑龙江以北更是不屑一顾,致使整个北方地区人烟寥落,荒僻萧疏。这样过了百多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见大清是这副做派,便开始向黑龙江流域大规模移民,到1850年前后,黑龙江以北直至滨海一带已成俄族人的天下。这时的清廷受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所累,统治权岌岌可危,根本无暇顾及沙俄在北方步步紧逼的情势,逐渐丧失了对黑龙江以北地区的实质控制权。
在这一背景下,1858年《瑷珲条约》出笼了,这是一贯对内压榨、对外蛮横的大清国政府签下的。其结果,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沙俄,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也变成由清俄两国共管。
接着,1860年清俄两国签订的《北京条约》则更进了一步,使大清国不仅承认《瑷珲条约》有效,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也拱手让给了沙俄。
这两个条约显然是大清在沙俄的高压之下签订的,是屈辱的“城下之盟”,是不平等的,但世上的条约只要符合国际法即为有效,何曾有过平等一说?大清当家人对此当然心知肚明,就算再不平等出让的也是他们自家的土地,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今天如果还有爱国志士对这100万土地被割让愤愤不平的话,应该把一切怨恨撒向大清,而不是沙俄,更不是今天的俄罗斯。试想,自家的祖辈积弱无能,长期受邻居欺侮霸凌,能怨人家邻居的后代吗?
无论如何,自那以后,海参崴、伯力、双城子、海兰泡这些既有中文名字更是华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就不再归大清所有,全部成了沙俄的领土。
批大清丧权辱国也好,骂沙俄强取豪夺也罢,总之清俄两国统治者正式签约确定了边界,作为被统治者的大清国百姓本就没有一寸土地所有权,彼时除了吞下这枚苦果岂能吐出半个不字?于是乎,后来继承了大清国领土的中国历代政府也都没办法翻扯陈年老账,而不得不接受现实,不再要求同样继承了沙俄领土的前苏联和俄国现政府归还大清割让的100万土地。谁都知道,那无疑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因此,我觉得中国现政府做得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1991年以后,中俄双方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下,开始就一些存有争议的细节,通过重新勘定彻底解决边界问题。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两国划界协定已于2004年基本完成,并于其后得到各自国会的批准,中俄间的领土争议终于了结。
苍山为骨,江河为脉,最爱国的应该是政府吧。政府都接受的现实,我们国民个体又何必以那里有中文地名为由,在领土问题上纠缠不休呢?
[注]
1、檀香山,英文译名火奴鲁鲁,美国夏威夷州的一个岛屿。
2、伯力,俄文译名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外侧。
3、海参崴,俄文译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吉林省中俄边界东50公里处。
4、双城子,俄文译名乌苏里斯克,位于海参崴北约78公里处。
5、海兰泡,俄文译名布拉戈维申斯克,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对岸。
6、尼布楚,俄文译名涅尔琴斯克,位于额尔古纳河以西约150公里处。
7、泗水,印尼语译名苏腊巴亚,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以东780公里处。
8、新山,马来语译名柔佛巴鲁,位于马来西亚最南端。
9、槟城,马来语为Pulau Pinang,位于马来西亚北端西海岸。
欢迎批评,敬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