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现的主要方式来自于广告,舍得花钱的广告主一般是金融、电商、汽车和一些坑蒙拐骗。坑蒙拐骗毋庸置疑,比如莆田医疗,超高的CPC是多么强力的收入来源。电商也更不用说了,转换率还是挺高的。各大网站上京东和苏宁的重定向广告到处就是,可恨的是经常推荐的东西都有一些色情相关,让我感觉推荐算法也肯定是基于业务干预的。金融虽然很多时候政策有限制,这类广告无法投放,但是多数时候,这类公司舍得花钱,后期收益很大的样子。
汽车行业就属于从古至今都是大头,当年电子产品日落西山的时候,尤其是电脑被爆出没卖出一台就赚丁点利益的时候,我总觉着制造业的惨淡,靠薄利多销生存。汽车在我的印象里就属于制造业的一类。后来接触广告之后,才发现我的错误理解。如果金融和电商靠砸钱,坑蒙拐骗靠非法盈利,那么汽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赚钱行业了,尤其是特斯拉,更属于高科技的产物,让价格更多的体现在个人创造上,怪不得现在这么多人都在搞无人驾驶汽车。
汽车之家属于依托于一个大的产业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样类比的其他各种垂直网站就要差很多了,我之前对汽车之家的定位就过于低了。这个时候发感触到李想的远见,也可能是有100个人做了100个行业的垂直网站,恰巧有个叫李想的做了汽车,后来回忆起来说看准了汽车行业也说不定。
最近考虑入手一辆代步车,同事都在换奔驰宝马,最低也是凯迪拉克,想想我还是先弄个便宜的。才发现这个时候惊奇的有几派人,有人强烈推荐德国车,只推荐大众奥迪等,有人强烈推荐德国车,再不行就支持国产,前一类是对国产没有强烈推荐意愿的。还有一类就是强烈看重耐操性,推荐日本车。丰田貌似比本田好很多,看了各国车辆排行榜的地图上,丰田的占据半壁江山。真是强大。我本身是很喜欢本田的,尽管越看丰田越耐看。看什么越看越耐看呢?看的丰田这两个字已经丰田的标志。
既然说到油耗,父母那一辈的人很看重车子的排量,推崇低排量。而同事因为不是奔驰就是宝马这种高排量的车,总对我总是说,一年差不了多少钱,让我无需关心车子的排量。我也被就没有太注重这些事情。都说日本车省油,又让我一次看到了日本地小物博的杰作。我总在想,什么时候315能曝光一下日本的汽车呢,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不是政策所主导,日本汽车公司又会怎样应对呢。
以前一直用公司内部的APP看车,后来一次无意间跟外部门同事一起吃饭,被告知可能那个APP已经没有人更新人。我顿生疑惑,不是经营的挺好么。从那之后就还汽车之家了。同学的公司也考试着状进入汽车行业,她说他们公司的汽车业务仅次于汽车之家。看来有钱赚,无论何时都想分一杯羹的心态是都有的。
夜幕降临,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吸引人的事情,如果能专注于一点,是更无聊还是更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