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131 | 庞统坚信:为了道义而死就是永生
庞统来曹营的时候就已经预测过风险了。既然他敢于深入曹操的龙潭虎穴,就知道命运已经掌握在曹操的手心,而且北方都已在曹操的统治之下,想逃跑肯定是没有机会的,因此,性命的安危就要依靠他的命运与智慧了。
运输万两黄金奖励的车队是两辆木牛、两辆流马,还有一队随行护送的人马。准备出发的时候,庞统看见蒋干神色忧郁,知道他担心什么。
庞统劝他,道:“曹公打着为百姓清除暴虐的旗号,倡导忠诚和信誉,并借此招徕天下的豪杰,最担心的是各地的贤良人才观望不来。现在我给曹公建起了浮桥,木牛流马组成了运输车队,天下之人无不知晓。曹公也兑现了他的承诺,重奖了我。如果曹公再加害于我,就会落下残害贤良的名声,那么有志之士、有才能的人就会远离曹公,另外选择新的主人,使他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曹公愿意这样吗?”
蒋干知道庞统并不了解曹操,以为自己注重名节,曹操也一样,但又不方便点破,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
庞统见蒋干面露难色,继续道:“如果他想加害于我,不是除掉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除掉全天下有志之士对他的希望。这是事关他要不要天下的大问题,谁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依据我的愚见,曹公肯定比你我更善于计算利与弊。既然曹公加害于我弊大利小,你送我同行,何必杞人忧天?”
虽然如此安慰蒋干,但庞统相信曹操肯定敢于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只是他将生死已经置之度外而已。在名士的信念中,为了道义而死就是永生。至于蒋干,如果遭到曹操的算计,也是由于他在“肃奸正念”整肃中杀人太多而罪有应得。
蒋干对庞统一直敬佩无比,自然认为庞统肯定比他看问题透彻和深远。既然庞统毫无担心,他还害怕什么,便命令在车队的每辆木牛流马上插上曹军的大旗,随行的三十个兵卒也备好刀枪弓箭,然后准备上路。
曹植赶来给老师和庞统送行。
庞统认为曹植知书达理、宅心仁厚,与曹操的奸诈、曹丕的自私如同水火不容,简直不像是一家人。他对曹植婉言规劝,说:“墨子曾经说过:‘虽然有贤良的君主,但是他也不会爱无功之臣;虽然有慈爱的父亲,但是他也不爱没有益处的子女。’其中的含义,请子建深思啊。”
曹植理解庞统的意思,态度坚定地说:“宽恕有罪过的人,严格要求有功的人,才是贤明的君主。可怜愚笨的儿子,也喜欢聪明的儿子,才是仁慈的父亲。《黄石公三略》也说:‘胸怀大志的人,都希望能有一展宏图的机会。因此,名君和贤臣都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父亲就是今日的明君,我甘愿做一个贤臣。”
庞统更加担心,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孔一样。子建对待他人施行仁义,但是他人未必对待你仁义啊。害人之心为君子所不耻,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或缺啊!”
曹植说:“《老子》上说:‘国家混乱的时候才显示出忠臣来,六亲不和的时候才显出父母的慈爱和子女的孝顺。’忠臣、孝子不管国家昏乱与否,仍然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才显示出节操的高尚。我知道自己在与谁打交道,更知道其中仁义的重要。我不这么做,什么人去做?倘若用我的行动,感化了他人更多地施行仁义之道,不也是天地间的一份功德吗?”
庞统见曹植固执非常,劝解不通,遗憾地摇头而去。
路上,看着四大车黄金随行,庞统明白钱财过多肯定是个危险,就算他能够躲过曹操的暗算,也难免会招致其他祸端,因此应该早早脱手才能确保安全。而且,如果曹操在路途之中布置了陷阱,他要是躲不过这一劫难,这些黄金也不能再落入曹操的手里。
庞统有了主意,命令将黄金沿路散发给灾民,特别是老弱病残。由于常年兵荒马乱,许多家庭家破人亡,百姓衣食不足。百姓们见到庞统这样大度豪气地布施恩德,无不痛哭流涕,把庞统当神一般跪拜感谢。
蒋干见状,也不免感慨万千,说:“像庞统这样急公好义之人,天下少有啊!”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