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 晴
六六一岁零四个月
六六:
几天前,微博热搜有这样一条新闻:杭州一孕妇在网上吐槽,天天坐地铁上下班,但没人给她让座,“爱心专座”上坐的都是健康的壮汉,他们也不会把抢到的座位让出来,乘客都表现得很冷漠。
这条新闻在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有人批评不让座的行为,但也有不少人的言论听起来却很刺耳,比如 “男女不是平等了吗,为什么还要给孕妇让坐?”,或者“大肚子就不要出门和乘客抢座位了”,或者“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等等。
这条新闻以及围绕新闻的一些讨论让人失望,爸爸今天就和你探讨下“让座”这个问题。
爸爸小时候,“让座”是被写烂的作文题。我们那个时代,上车让座是学校频繁教育我们必须要做的“好人好事”。爸爸没想到的是,小时候被反复教育的“让座”,在长大的成人世界里却成了问题。
爸爸每天乘地铁上下班,每次地铁门一开,人们一窝蜂地涌进去,争抢空座位。北京地铁每节车厢都有“爱心专座”,专门留给老幼病残孕等身体不好或行动不便的大人小孩,不过很可惜,这些座位通常会被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占据,而他们一旦霸占了这些座位,除非下车,他们就很难让出这些座位。
台湾地铁(台湾人称之为“捷运”)上也有爱心专座,地铁无论多拥挤或稀疏,除了真正需要这些座位人士外,没人敢坐在上面。在爸爸妈妈曾长期生活过的英国,人们排队有序上车,最先上车的人主动走到车厢的最后面,依次向前,或坐或站,但无论如何,人们总会主动避开位于车厢最前面的爱心专座。英国的爱心专座旁会有这样的提示:Please give up the seat to those who need it more than you do.
为什么我们大陆人如此热衷地争抢公交上的座位,连爱心专座都不放过呢?其实爸爸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不过我猜,大概是因为我们人太多,大家压力太大,每天都很疲惫,没体力也没心情去顾及别人吧!我们这个时代的成年人都不太容易,其实也都蛮可怜。
从文化传统上说,欧洲人的绅士传统传承得非常好。所谓“绅士传统”,其实又是从中世纪时期的“骑士精神”传承下来的。英文单词里的“chivalry”,一个意思相当中文的“彬彬有礼”,而这个单词的另一个释义,就是我们常说的“骑士精神”。
骑士是欧洲中世纪介于贵族和平民的一个阶层,他们有军功,拥财富,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尊重。”骑士精神“最重要的内核,不是炫耀武力,更不是彰显财富,而是为弱者提供庇护。为了保护弱小,骑士必须仁慈,必须拥有勇气,必须视荣誉高于一切。
中世纪过去,骑士阶层被绅士阶层取代,而骑士精神传承给了绅士阶层。对一个绅士来说,关爱弱者是被刻在骨子里的天性,这个天性在公交车上最自然的表现,当然是对老弱病残孕的体谅和照顾。对一个绅士来说,没什么比抢占一个孕妇的座位更丢脸和可耻的。
有人说,既然男女平等,为何我们要在地铁上照顾女性?爸爸认为,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原则,而照顾弱者是另一个原则,当两个原则发生矛盾,我们应该选择去遵从我们内心认为更为重要的那个原则。
六六,在公交车上,你觉得体谅照顾一个孕妇更重要,还是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更重要呢?
有人说,我上班下班也很累啊,我也买了车票,我给你让座是人情,不给你让座是本分。
《论语》记录了这样一个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有一天问孔子:“老师,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不献媚,富足的时候不骄横,怎么样?” 孔子说:“还行吧,不过不如贫穷的时候也很开心,富足的时候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事。” 子贡说:“《诗经》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这个道理?” 孔子高兴地说:“赐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谈《诗》了,你现在都能举一反三了。”
这句话包含的道理很多,以后爸爸一个个和你说。其中的一个道理,爸爸是这样理解的:一人处于顺境的时候,待人温和,表现得彬彬有礼,这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处于逆境,还能让自己保持乐观、温和、彬彬有礼。这才是一个君子该有的修养。
身体疲惫,心情不好,这并不是抢占孕妇座位的理由,更不是看到弱者视而不见,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的理由。
六六,一定一定要尊重女性。她们是母亲,即使现在不是,未来也是。孕育养育孩子,非常非常不易,就因为这一点,也要尊重她们。切记切记!我未来会写信专门和你谈尊重女性的问题。
六六,你是爸爸的小绅士,妈妈的小骑士。记住爸爸今天和你说的这些话。拥挤的公交车上,如果你的屁股舒服了,你的脸该是红的。
不过,爸爸希望,待你长大,我们这代人遇到的问题可能早已不在。我们大陆的公交车,也能像台湾的捷运,或伦敦的巴士一样,如果你不小心恰巧坐到爱心专座上,立即会招致无数人的白眼和指责。你脸红,致歉,然后迅速离开。
爸爸(写于北京通州)
----------
关于《写给六六的信》
林先生年近四十才娶妻成家,然后得子,小名“六六”。六六慢慢长大,生得眉清目秀,聪明可人,林先生亦喜亦忧。老来得子,自然欢喜;男人四十,中年危机伊始,居帝都,大不易,为人父,责任如山,不敢不忧。
儿子人生第一个二十年,却是父亲韶华不再、日现衰态的二十年,林先生不免焦虑惶恐。六六虽在襁褓,但人生福祸无常,林先生想早一些对儿子说他的所思所想及半生来的教训得失。林先生因此把他的万语千言化成一封封书信,写给长大后的六六。
这些信,饱含林先生的舐犊深情,包含一个四十岁男人对自己前半生的得失总结,希望多少照亮儿子未来的路,给他未来做人做事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