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上某些事,某些人,情绪莫名的低落,忽然感觉自己患上了“古龙式”的孤独和寂寞,于是......
那年我开始读武侠,想要给古龙开个药方,治好他骨髓里的寂寞。读罢掩卷,才知道,原来古龙的寂寞,已病入膏肓。而我寻遍医书,所能找到的药引,唯有酒。但酒但却治不好他的心,是药三分毒,这药引子,终是伤了他的身。
他似乎从提笔写江湖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打算回头。浪子何须回头,他狂妄地仰天长笑,继续不羁,继续浪荡。这是无法治愈的病,病根唤作寂寞,只能用一味药来慢慢调理着,那味药是江湖。
于是他左手持杯,右手提笔。喝了一壶酒,写了一个江湖,写到最后,写哭了江湖,望断了归路。而我最终明了,古龙的病,是命中的劫,是命中的缘。你若想要了解,也需挑个月光如水的夜,痛饮三百杯,不醉不归。
第一次听说古龙,是因为焦恩俊版的《小李飞刀》。
这是一部关于古龙小说非常“个性化”的解读,浪漫的剧情,飞刀耍的潇洒,我看得热血。很久以后,看到有人谈起这本书和电视剧,赞叹推崇者有之,不屑轻视者有之,而我自身,却爱惜得紧。
而关于古龙,你可以笑我肤浅,说我庸俗,因为一开始,所吸引我的,并非后来很多人所认为的古龙的寂寞和深刻,而是那种很讨巧的写法。
很多时候,由于我对文字的喜好,往往忽略了很多。例如我看古龙,其实更看重他行文的风格,文字的运用,至于他所表达的内涵,却懒于探究了。后来看到不少关于古龙其人其事的介绍和资料,才发现一开始是有点失其根本了,或者说,是本末倒置。
但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为古龙的文字而着迷,甚至我以为,若不是古龙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所要表达的热血寂寞,也只能隐于文字,而难以那么张扬以至刻骨。
那个时候,看书读书常常不求甚解,甚至可以说是囫囵吞枣。往往迷迷糊糊间就看完了一本书,不解其意也不要紧。现在想想,自己真是糟蹋了不少好书,黛玉说是要为芦雪庵一大哭,那么写到这,容我先为那年我草草阅过的书小哭一会儿。
由于自身看书潦草粗略,所以要让我对于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做具体赏析,我往往便心有余力而不足了。有人曾经给我提过意见,说我对古龙的感悟,情绪大于分析了。这点我倒是承认,我不是考据派,我更类似于感悟派。
古龙写了那么多的江湖人江湖事,写到最后,他把自己当成了个漂泊江湖的浪子,放浪洒脱,辜负了无边风月,辜负了那双望断秋水的眸,他却只是自嘲地笑笑,尔后,继续放荡。
江山易改,浪子本性,终是难再移。
如今放眼江湖,金庸封笔,梁羽生逝世,温瑞安也鲜有新作问世。金古梁温,倒也真快要变成了历史。不知道很多年之后,谈到武侠,金庸、古龙还有多少人能识?
说到这,照例是要来一句余有叹焉的,可惜如今,我倒是一点想感叹的兴趣都无,引以为恨又如何,终是不能改变这寂寥的江湖。那个曾经刀光剑影的江湖,如今只剩下这样的一句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江山代有才人出,犹记得温瑞安在给小椴《杯雪》系列的序言中说,侠义创作之门,有所成者得有志有才,有质有文,能毅能勤,能破能立,莫存侥幸之念。温瑞安还给小椴的风格美其名曰“椴派”。我不知道温瑞安的这顶高帽小椴看了受不受用,反正,我看着,倒是不自觉地想起了古龙。
若是古龙,他面对这样的新秀小辈,会说什么?或许他什么都不会说,转过身来,继续酩酊大醉,继续做那个江湖梦。因为他离世人那么远,他离江湖那么近,他用一生的寂寞来书写江湖,满纸寂寞皆成文字,皆成江湖。
他的寂寞只有酒能懂,只有江湖能了解。他让江湖哭泣,江湖为他而哭,也因他走后,而荒芜。不知九泉之下,可还有酒香,伴着他的江湖,陪他看遍这一场盛世烟花,这一场曲终人散,这一场人走茶凉。
想当年他于纸背上金戈铁马,纵情挥洒,本以为时间无涯,却未曾知白云苍狗,古龙和江湖,终究是变成了多年后我才可隔岸相观的彼岸花,殷红得好似他的热血,始终最为风华,而我也终究不后悔,做不了缠绕他的菟丝子,便做他身旁的无名之花。
我不遗憾不后悔,只因他曾经用寂寞,让我哭泣,让江湖哭泣。不要笑我荒唐笑我痴狂,笑我乳臭未干大字未识多少便如此狂妄,我只知道,若大江湖,曾经为他而哭过,他辜负了那么多的女子,却始终没辜负过这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