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字,读准多音字“教”。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能借助表示动作的词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图画按顺序说清楚小青蛙成长的变化过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谜语:身体圆圆尾巴细,身穿黑衣裳,水里生来水里长,长大变成小青蛙。
2.指出生活中见过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问:课文中的小蝌蚪什么样子?(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识字 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学生认读“池塘”,结合字的偏旁部首、生活实际和图片理解池塘就是周围是土的水坑。)
(2)指生概括回答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体 长长的尾巴”。
(学生认读生字“脑、袋、灰”)
(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学生一起用上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4)抓住“甩”体会蝌蚪的可爱。
谁能演一演甩着尾巴的样子?
(5)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的可爱。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思考问题:小蝌蚪找妈妈一共找了几次?分别找到了谁?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来。
(提示学生碰到不会读的字先拼拼音,解决不了再请教同学、老师。)
(三) 精读感悟 随文识字
1.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2.交流问题
(1)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三次)
(2)小蝌蚪分别找到了谁?(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
出示“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学生认读生字“阿、姨、龟”。
“鲤”字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龟”字和“电”进行对比识字。
(3)小蝌蚪第一次找到了谁?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内容。指生读课文,认读多音字“教”,口头组词。
(2)再读课文,发现小蝌蚪身体发生的变化。
(3)练习说话,说说鲤鱼的样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
小蝌蚪着急找妈妈,看到了鲤鱼阿姨就急忙迎了上去。
(4)学习“迎”。
出示小蝌蚪和小鲤鱼的图片,动画演示“迎”的意思。
(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迎”的词语?)积累关于“迎”的词语。
(5)出示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指生读。
(6)小蝌蚪从鲤鱼阿姨那里得到了什么信息?
因为鲤鱼阿姨的帮助,小蝌蚪又找到了乌龟。
4.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导学生想象小蝌蚪当时开心的心情,指生读课文。
(2)再读这个自然段,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认成了自己的妈妈?
(根据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乌龟和小蝌蚪的共同点。)
小蝌蚪看到乌龟和自己这么像,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就急忙追上去。
(3)学习“追”。
出示小蝌蚪和小鲤鱼的图片,动画演示“追”的意思。
第三次,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
5.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小蝌蚪妈妈的样子。
(2)学生汇报青蛙妈妈的样子。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刚刚见到妈妈时,小蝌蚪们是怎样做的?(游过来)
讨论:“迎上去、追上去、游过来”有什么不一样?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生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标红“跳、蹬、蹦”三个字,学生观察共同点。
三个字都和“足”有关,像这样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这三个词语在意思上都表示什么?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踢、踹……)
6.再读课文,读懂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1)小蝌蚪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小蝌蚪是如何长出四条腿的?
(学生读课文,读懂小蝌蚪的成长顺序。)
(3)老师出示小蝌蚪成长的五幅插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4)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注意说清楚小蝌蚪的成长顺序,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
7.指导书写“两”字。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讲了几只小蝌蚪的成长顺序?(两只)
“两”这个字你会写吗?
仔细观察这个字,该怎样写才好看呢?
“两”:第二笔是竖,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第一组稍大,第二组的撇要穿插到第一组撇点的点的下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
8.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
三、整合阅读主题图书《自然妙趣》第2页《小蝌蚪》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有人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诗。
1.出示《小蝌蚪》,学生自由朗读。
2.读一读文章中加点的“脱下、穿上”,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可以脱下什么,穿上什么?
3.多种形式朗读文章,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