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大学的他凭借当行长的叔叔在银行找了份高薪工作”
“钢琴十级的她出入任何场合都能散发出高贵优雅的魅力”
“而我,你们口中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攥着一张寒窗十余载换来的门票,却怎么也敲不开理想的大门…我不会外语,不会乐器,不懂化妆,不懂餐桌礼仪,没吃过自助餐,听不懂你们口中的生活,没去过国外,甚至没出过省…你们的唾手可得,我拼尽全力都未必能企及!”
——改于杂录
是啊,人生本就没有公平可言,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钥匙,有的人努力奋斗二十年才能够换来与他的白领朋友喝一杯咖啡的机会!
在完结《基层女性》这本书时,最深的感触是:不要随意生育!人是环境的产物,原生环境带来的影响直至一生!你要证明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甚至还有溢出来的幸福可以给别人,再去生孩子。真的不愿再听到“儿孙自有儿孙福;生下来总能活得下去...”这样的话。放在二三十年前,孩子一堆,“散养”是常态。而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你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席之地,哪怕不望子成龙成凤,只希望TA平静安稳度过此生,也需要给与其相对良性的成长环境。
你不得不承认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基础决定着一代人的阶级划分。
这个社会阶级的固化导致强弱差距的凸显!底层群体想要突破阶级难度太大,阻力也多!尽管现在社会向不同阶级背景的学子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但对于人脉资源和社会背景相对优渥的学子来说,难免还是有失公平!
寒门学子缺的不仅是物质,也更有精神层面的匮乏!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困》一书中,作者提出了穷人的三种思维局限:
1、穷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2、穷人不做远期规划
3、穷人对超出认知的东西充满执拗与偏见
当代人缺乏有效的信息来源,而祖辈留下的一些观念会阻碍他们接受新的事物。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内耗其精神。书中有段话很让人绝望:他们懒惰而上进,高尚而鬼崇、愤怒而顺从、无助而自强。他们缺乏信息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朝不保夕因而放弃投资及时行乐,出身卑微只能自怨自艾自生自灭,一辈子逃离不出”贫穷陷阱。
思想壁垒真的很重要,不然活到六七十岁你还不知道有的孩子可以在十七八岁就参加商赛风生水起,而有的孩子十七八岁参加高考失利后就只能早早进入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富人的孩子可以环游世界,就算是穷游,也比穷人家的孩子先天多了丰富的知识与眼界,多了更多的安全保障。一样的年龄,却是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眼界格局!都说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要在一个城市立足,买房定居,那是三代人努力的结果。当然这里对地域对城镇农村绝不是偏见,而是地域差异之下带来的资源差异从而导致的人生差异。
所谓寒门,不仅是经济的差异,更有观念、认知、教育、家风等的差异。为何国外很多家族能够传承百年。核心是文化的传承!家风家训家规家法。精神的传承比经济的传承重要的多。真的是,越有钱的人,家族的规矩越多,但不可否认他们一代一代都富足,这般的富足不仅是金钱。而普通的我们要开创一个家族,需要世代的努力。但一旦家族精神形成,富足也只是时间问题,并且是可传承的那种。家族传承是个沉重,长久且艰辛的过程,一代一代的继承和优化使之绵延不绝。
人永远要有敬畏之心,文化与传承是一个家族绵延的根本,在当今富强的中国,寒门子弟要逆袭只会更难,你把TA带来这个世界可不要是为了传宗接代的说辞,而是一种责任,你不努力,下一代只会更难!
寒门再难出贵子!是门坏了?还是子不争气?先把门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