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中,波爱修借哲学女王之口,指出:“你想要为自己塑造什么样的命运,全部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因为一切厄运,若它所起的并不是磨炼或纠正的作用,那它就是起惩罚作用。”这句话是对用受害者心态思考的又一记敲打,一旦遇到体验糟糕的事,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感觉被深深伤害,被不公对待,自己并不能做出什么有效解决问题。类似事件连环发生时,持续的无力感直接导致人丧失几乎所有行动力。这种心态之前经历过,但它是过去时,我非常不喜欢总是被动接受不好的事情,现在在培养“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的心态。
在日记上理清两套系统:可控和不可控。可控系统给我建立内在安全感,面对不可控系统,学会找角度,从一件不好的事情中找到利于我的部分,浇灌我的泉水和污水都能让我成长。
可控系统:个人学习和体育锻炼,已经量化每日有Task1, Task 2, 每周两次无氧运动。1月份以来的记录显示,除去三天旅行的时间,这些可控系统都进展很好。但这些习惯并不是速成,个人学习的两个Task, 在读书期间就已养成,现在只是细化。至于锻炼,工作后确实没有之前频繁,但还是要保证一定频率。昨天回顾1月记录,28个红√让我很有成就感,成功向自己投喂小剂量多巴胺。
不可控系统:情感问题和工作。和一个人能走多远,个人无法决定,即便主观上想要在一起很久,但一旦其中一个执意分开,或者因为现实因素,那么只能结束。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磨合就是个人的学习时刻。毕业后才意识到个人学习不能局限于技能,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也需要学习,出现矛盾,如果和这个人不愿沟通磨合,碰到下一个,大概率也是不愿意沟通。表面上很潇洒,直接走人,但其实辜负了上天的良苦用心:你一直没学会我想让你学的,那么你只能还是卡在这个阶段。抱着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学习如何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倾听对方的诉求,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一段关系的持续的长短,即便最后真的be,期间培养的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工作,受市场和随机性影响较大,我无法决定给我的任务量,旺季,全部投入工作,淡季,就多花时间提升技能。根据工作量,弹性调整心态(前面经历过淡季,会担心生存问题)。作为文科生,无论在什么岗位,口头表达和写作水平都是硬通货,结合自己所在领域,练就完事。
曾经有段时间,被外界事件接二连三震惊到,完全不知道怎么反应,那时内在的锚不够稳,无法有效处理事情。培养“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思维,就是建立自己的工具箱,什么来都不怕,都有利于我!“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