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来无事看了最新一期《奇葩说》,是这季以来第一个让我很有感触想要参与进来的话题,也许自己目前正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所以忍不住想要分享点什么。
“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一个?”
当时我看到这个辩题的第一反应:肯定选择高薪水的工作啊,有钱了还怕没有兴趣吗?最怕的就是因为没钱还把兴趣给磨没了,两失才是最亏的。
正方选择高薪不喜欢的辩手里,有一个川普小王子叫李思恒。他的发言非常有趣,用自己超接地气的低薪生活生动诠释了没钱的烦恼,他在辩论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你以为你喜欢的工作会让你快乐无边,但是你生活的磨难将接踵而至。”
李思恒是一名网络英语老师,他喜欢自己的职业,但是一节课只有20元。有次脸部过敏买一张面膜就花去了19.9,剩下一毛钱,所以他果断辞职,他说:“就是因为低薪,让我没办法坚持下去了。”
虽然故事有一定搞笑成分,但是故事糙理不糙:低薪,有时候真的会消磨掉我们对工作的热爱。
所幸我身边大多数的朋友都比较“势利”,且经过生活的暴击,在面对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喜欢这种问题,全部都果断选择了高薪,而且没有一个人后悔过。
02
朋友木木今年七月去了北京一家新媒体公司做原创写手,运气是真的好,她不必在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喜欢里纠结,因为她干的就是高薪喜欢的工作,月薪一万五,这个收入在应届毕业生来说算是比较高的水平了。
但是渐渐地,她发现工作从高薪喜欢变成了高薪不喜欢。原本在她的认知里,写文章不就是写好了然后交给编辑审核发表吗?怎么中间还突然多出了这么多的工作?
从前她写一篇文章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现在一天也未必能出一篇。而且团队对文章质量把控极其严格,从选题、标题、结构、开头、案例、结尾,每一步都是讨论定下来的,而且前期还会做市场调研。
为了取一个好标题或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公司临时开会讨论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也是常事,为了提高写手的写作功底,每周末不定期进行培训,还会要求每月有一定的输入量,逼着看一堆不喜欢的必读书目。
木木说:“如果你把喜欢的事当成工作来做,那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你要剖开它有趣的表象,去挖掘和研究深处的底层逻辑,但凡上升到了专业的角度,工作都不太让人喜欢。”
虽然不喜欢工作,但是喜欢高薪就够了,因为喜欢高薪,即使不喜欢也会努力把所有工作做好。哭着把钱挣了有什么关系,至少你还有笑着把钱花出去的机会。倘若选择的是低薪喜欢的工作,最后你会发现钱没挣到,兴趣也不再是让你快乐的兴趣了。
03
木木算是幸运的,我比较倒霉,目前做的是低薪不喜欢的工作。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试用期的工资就三千,是我曾经最鄙视的“毕业后月薪三千一族”。
但是我也不怕说大话,如果把上班的时间花在写作上,我绝对可以挣到比三千甚至更多的钱,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去工作。
蔡康永在节目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不一定要做你最喜欢的事,但你要选择一件你能学到东西的事。”
如果现在问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一定会告诉你:辞职!
但是我也一定不会去辞职。
不是因为穷迫不得已要选择工作,而是这份工作是真的能够让我获得成长。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的工作是记者编辑,不是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能够拿着话筒去采访各界大佬的高级记者,我只是个刚刚入门的小记者。从管理跨界到媒体,我什么规则都不懂,全部从零学起。
日常工作也要写稿子,但是基本都是新闻稿,和平时写的新媒体文天差地别。记得我的第一篇稿子交给领导看的时候,他和我说了一句:“你自己看看写的什么玩意。”
我算是一个对文字比较苛求完美的人,不管是交给金主爸爸还是领导,每一个字词句都会认真地再三斟酌,但领导的评价真的是打击到我了。也许还是有点年轻人的不服气吧,他说我写得不好,我就改,一稿、二稿、三稿……最后到了第九稿,终于得到了他的两个字:
“可以。”
“可以”只是说我的文章及格了,但远远没有达到优秀的标准,所以上个月我一直练一直练,尽管是我不喜欢的类型,可我还是不厌其烦地一篇篇地写着,特想看看自己能力的边界和极限在哪里。
这周一领导审核了我写的几篇人物稿,发微信说:
那一刻真的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爽:就是一件不喜欢的事,你把它做好了。
李思恒还有一句非常打动我的话,他说:“如果你一直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是你拒绝了人生无限的可能性,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去尝试,走出舒适区。”
在7月19日以前,我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记者,没想过会去采访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人物,没想过自己能写正儿八经的新闻稿,可是今天,我慢慢地进入角色了。
最后,还是借用李思恒的话作为今天的结尾吧。“成长是什么?成长就是我们不再像小孩一样任性,不再把喜欢和讨厌当做我们判断和选择一件事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标准应该是:成长。
而这份低薪不喜欢的工作,真的让我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