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9
其实这个词的原词叫做“差不多先生”,指的是一个人对待事情总觉得差不多就够了,这个菜,茶不能能吃就行了,不追求色香味俱全;这个工作,差不多就算了,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心态,对应到自己,更是觉得能完成就不错了,哪里还追求完美,似乎差不多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完全就是一副“差不多先生”的样子,所以给自己送了个名字,叫“差不多小姐”。
德鲁克给出的人生七大经验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完美的,他认为人应该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对自己的不满足,对现有成果的不满意,从而追求更加完善、更加高要求、要标准的东西,作为一个管理学大师、畅销书作者,他认为自己最完美、最满意的一本书永远是下一本。
昨天在说到自己的性格时,说到自己总是很“肤浅”,这个肤浅我想更是说的是不完美,比如说工作上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没有用尽全力;生活上觉得过得去就行,没有仪式感;培训上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有认真备课用心准备;育儿上觉得随其自然,没有付出时间精力陪伴;等等等等,还有很多,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做得不少了,这么多事情,差不多就行了,哪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样样都做好?都追求完美?
这种态度,回馈你的就是工作一知半解、生活乱糟糟、培训失落感、育儿无力感。“差不多小姐”马上要迎来自己的人生危机。
不苟且,方能做到极致。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在这个被迫延长的假期里,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能理解人生只是一场旅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如果,我是说如果,躺在ICU里的是你,隔着窗户望着蓝天,你是否会因为过去的自己是一个“差不多小姐”而悔恨?而遗憾?
还记得之前看过文章,说对于临终的人进行访谈,会什么事情最为后悔,绝大多数人最后悔的是当初没有做什么,没有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不就是他们的当初吗?
生命是一场体验,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来的时候光溜溜,走的时候同样是什么也带不走,能带走的是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想,需要让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一种“差不多”状态吗?
当然,人的一生短暂,时间与精力有限,而想做的事,想体验的生活无限,我们也并不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做到极致,一定要注意取舍,只要在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做到极致,把它们做精、做细、做好,其他的事情,只要用七八十分标准完成就好。即使是需要再多个方面都想要做的很好,也要先集中精力对一个方面做到极致,这个方面做好之后,再去做下一个,这样把精力和专注力集中起来,才可能做好,才可能追求完美。
与木桶理论不同,一个人的成就是由人生的长板决定的,在自己的长板上一定要追求完美,做到一定高度,摆脱差不多状态,才可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感,不会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