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大家好,今天赏读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诗。
《述 怀》
【唐】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以下本人以现代口语和第一人称视角译述全文,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您的交流探讨;整理实属不易,还请一键三联支持鼓励,感谢!
《陈述我的志向抱负》:隋朝末年,天下纷争,豪强并起,争夺天下。投唐前,我在隋朝武阳郡(相当于直辖市,隋朝实行郡县二级管辖体系,那时有近200个直辖市)的郡丞(辅佐郡守的一级辅助官,相当于副市长)元宝藏的手下做书记员,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的起义军后,我被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我认识到自己的志向并不是做个刀笔小吏,而是谋定天下,于是我审时度势选择投笔从戎。
投到李密帐下后,我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频频向故主李密进献计策,但都不被认可和采纳。然而,我虽然屡遭挫折,但心中热血未灭、壮志一直都在。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失败后,我随故主李密入关降唐。考虑到虽然隋朝灭亡、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王朝,但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仍被李密等旧部势力占据把持。遇到明主唐太祖李渊后,我颇受重用,为报知遇之恩,我果断献上安抚之策,并强烈自请前去,诏准后便怀揣安邦定国的宏图大志扬鞭策马而行。
山路萦回,崎岖不平,古老的丛林里寒鸟悲啼,深山夜间猿猴哀鸣,远望去一片荒凉,不知前途几何。行迹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正如我此行的任务艰巨、凶吉难卜,我的内心也有些忐忑和沉重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不担心个人的人身安全?然而,虽然前路艰辛、生死难料,但一想到太祖以国士之礼相待于我,为了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我更要像季布和侯羸一样重诺言、讲信义、报君恩,纵使赴汤蹈火也是没有什么好可怕的,功名利禄什么的更是不必在乎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点赞加关注,追番不迷路!
魏徵(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人。出生于小官吏家庭,但因幼年丧父,家境比较清寒。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李密失败后,投唐主李渊,自请安辑山东,擢秘书丞,后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任职期间,敢于犯颜直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对实现贞观之治颇有贡献,为一代名臣。
回看唐诗《述怀》,我最喜欢“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你最喜欢哪句呢,能否打在评论区?
喜欢的朋友,长按点赞、强力推荐,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