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薛兆丰教授的《经济学通识》,看到有关利率的描述。
利率也是价格的一种,由无数人的不耐共同决定
突然又想到了斯坦福大学那个有名的棉花糖实验。
关于这个实验的详情大家可以在网上查阅,简单来说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能挡住诱惑的孩子更优秀
虽然之前也觉得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板上钉钉,不过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而当我看到了利率的解释,才发现或许还能从经济学原理来解读棉花糖实验的结果。
利率的定义
关于利率的定义是这本书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观点之一,因为之前我一直以为利率是央行的一纸文件。而薛老师告诉我:
利率起源于人的不耐,不依赖于货币的存在
不耐(impatience),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和“期货”的交换;也正是由于不耐,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
恐怕你看到这里或许有点晕,这讲的是个神马东西?让我来用自己的理解,给你解释一下。
假如你买了一年期美国债券,利率就假设是20%。这样你就可以投资100元,从而得到120元。也就是此时大众对美国一年期的国债的不耐可以等价为20%的利息。但是由于黑天鹅发生,各大机构对美国国债评级下调。大家纷纷觉得拿着美国国债不是那么保险,此时的不耐开始下降,想要早些出售手中的债券。大家纷纷抛售,导致原本100元的债券现在只能卖80元了。这就是薛老师说的,不耐越大,“期货”的价值越低。而此时再来算一下利率,已经从原本的20%增加到了40%。
所以
不耐增加,利率增加
这才是原汁原味经济学对利率的定义。
耐心的意义
在解读棉花糖实验之前,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其主要描述了在战俘营中也能组织起有效的经济行为。
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战俘营中的价格波动,和我们想要探讨的耐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战俘营中,一个礼拜提供两次面包,分别是礼拜一和礼拜四早上。而面包价格最高的时间是礼拜天、礼拜三晚上。因为大多数人此时的面包已经吃完了。如果有人坚持在礼拜天、礼拜三晚上不吃面包,他就能赚到一根香烟。
你看有耐心的人,能够因为自己的耐力而获得一些额外的回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的就是多抽一根烟。而让我吃惊的是,如果我们去除掉这个故事战俘营的背景,这不就是棉花糖实验吗!
- 棉花糖实验:等十五分钟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块
- 战俘营故事:熬过礼拜三晚上,就可以多抽一根烟
你看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之前我读棉花糖实验,总是觉得就一块棉花糖么,得到和不得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而当我看到战俘营中的这个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耐心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请允许我很俗气的谈钱,因为这至少是一个容易衡量的尺度。
让我们观察一下投资领域,大部分小散们总是期望着抱着某大咖的大腿,依靠某些渠道的消息,快进快出。但是却往往血本无归,走向天台。而看看公认的股神巴菲特,那都是长年持股,丝毫不动的主。虽然我们很难做到有巴菲特一样的眼光,但是我们可以远离追涨杀跌,耐心定投指数基金,从而分享时代的红利。而要做到这点,仅仅是需要你对指数基金有那么一点点的耐心。
固然耐心在很多方面都非常重要,而今天我想给出耐心的第一个意义是
耐心就是钱
如果棉花糖实验表现得不是那么清晰,那么战俘营的面包价格或许能让你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再结合上一节中利率的定义所看到的利率表现不耐增加,利率增加,我们还能得到另一个更有意思的结论
越是耐心,越是值钱
乍一想可能你会觉得,越没耐心,越是值钱。因为没耐心的时候,利率高,利率高不是赚得多么?但是你想啊,当市场的利率升高,表明大众普遍没有耐心,此时大家都开始抛售手中的资产。只有当一个拥有耐心的人此时接手这些被低估的资产,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这部分利差。正是如此,他也就挣到了那些相对没有耐心的人的钱。所以说,越是耐心,越是值钱。
债券如此,股市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我们的选择
好了,讲了这么一大通,希望能让你在经济学原理和棉花糖实验之间产生那么一点点关联。那么对我们来说,要怎么做呢?
做一个有耐心的人
现在的社会都讲究一个字:快。
快到让人焦虑,快到让人迷茫,快到让人窒息。
- 吃饭要速食
- 学习要速成
- 视频要倍速
好像正常的速度,反而是不正常的。
诚然,如果我们确实能做到快速当然是好事。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大咖的观点,听取专家的建议当然也很有必要。但关键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耐心下来,整理、吸收最后化作自己的东西并指导自己的生活选择?
如果只是像海绵一样吸吸吸,但没有自己的加工处理,那最后挤出来的还是原来的东西,并没有额外的价值。我们要像炼油厂一样,吸入的石油,提炼出来的是更高价值的汽油、柴油。
其实当我们反过来想,我们花钱去听别人的课程,不正是因为他们耐心地学习了我们认为重要的知识,然后传授给我们么?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耐心好好提高自己某一个专长呢?而是如此这般,心急火燎,囫囵吞枣学了很多,到头来却觉得什么都没掌握,还落下了满身的焦虑。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