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3---“士”的精神

读着野夫笔下的大理古城,想起浙江境内诸多故居,如丰子恺、朱彝尊、章太炎、章学诚……

章太炎故居

对这些地方,每有想写的冲动,总觉因缘尚浅,一放下就愈加拾不起来了。

有时细思,那个拾不起的因缘,具体是什么呢?一时又说不清楚,想起来则徒增怅然与困惑。读了野夫,豁然开朗,原来不具足的是词汇。

那些古旧的精神风貌,需要古旧的词汇予以承载。

才过了十年,今天的大理已不是野夫初来时的大理,这是现实世界的“效率”。

在精神世界,我们拿什么拯救那些濒危的古迹?就算修补,也要修旧如旧,也总要些如旧的砖瓦吧。这些砖瓦大概就是那些如旧的词汇。古风与意境的营造,要仰赖于这些词汇。

显然只有砖瓦没用,还要有人,能驾驭这些砖瓦的人。还好,我们还有野夫。在他身上我隐隐看到了传说中的“工匠精神”。

梁漱溟

康德说,人是目的。其实语言本身也可以是目的或者叫目的地,除了做思想或情感的渡船之外。

好的语言就像宋元明清的“士夫画”或禅画,那个意境,妙不可言。

这里的“士夫”,可以简称“士”,如果士可以分三六九等,上乘的士,大概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这样的士。

士夫画也叫文人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陈衡恪道。

顺便一提,陈衡恪字师曾,弟陈寅恪。

提起陈寅恪先生,是不是有人想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啦?我倒是想起他的开篇第一句:“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由此联想到今之高知与古之文人,确难同日而语,今人似缺少一点“士”的精神?

好惭愧,在古人面前。

不过还好,透过野夫的语言文字,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古代文人或“士”人的身影……

野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目录及简介 第五十三章 美景,易失 “呵呵~”沐烟的笑容有些疼痛,“没能救下,当晚就被那个公子哥给糟蹋了。” “没...
    弘玥阅读 228评论 0 1
  • 早上我起来以后,妈妈就要走了!我宅在家里一直在写黄冈感觉非常无聊。 我吃完饭跟爸爸玩儿了一局。飞机的一个什么小游戏...
    Monica莫阅读 152评论 0 1
  • 黄花梨作为红木中的贵族,一直就深受大家喜爱。可是红木共有29种,为什么就黄花梨这么出名呢?学名明明叫降香黄檀,为什...
    荒唐忆梦阅读 249评论 0 0
  • 不一定,是树就必参天, 不一定,是蔓就能结瓜。 通天大道,会有拦路的江河, 崎岖小路,也会理想通达。 不必有太多的...
    力耕阅读 986评论 1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