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鲁迅,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所写流传于世界各地名著的《鲁迅文集》,可是很少人知道他的人生经历。他出生于破落的士大夫家庭,读书时期父亲重病,家中大小事都落到了他的肩上,有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迟到,被老师责骂以后却并未解释,只是从那以后再没迟到过。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他一直坚持学习,恪守自己的诺言,若用今天的话来形容他,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可是在我看来,他只是在用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在松浦弥太郎所写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这本书就是松浦结合自身经验,列出一篇篇对生活、对自己、对事物之间的思考。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人将做饭、锻炼、读书的经历发在各平台上,下面就会有很多人回复说羡慕这样的厨艺,羡慕这样对自身的把控,看起来这群人似乎是在羡慕他人的自律生活,不如说是缺乏自身对生活的用心罢了。
松浦说,“人生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不要企图在短时间就做出成绩,而是由节奏地、阶段性地,朝着终点努力。”
有很长一段时间曾沉浸在“极速成功学”中不可自拔,比如用多少天教你写出爆文、用多少天掌握英语,这些课程的标题对于很多人来讲简直像是饿了几天几夜的人突然看见了美食般,可是冲上去才发现不过是女孩火柴中的幻想罢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类的课程目的它抓住是人性中的懒惰,希冀只要些许努力或是巧力就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可是越是经历过生活的人就越知道,越是有大目标的人,前期所投入的心血就越多,没有经过努力便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不是家庭足够富裕,就极有可能是通过偏门的方式来获得。
暂且不去评论这些方式的正确,但就这其中无论是那一种方式,都意味着有人或你自己来担负这背后的代价。当我开始明白这一点后,我开始清晰意识到我要为自己想做的事去制定怎样的计划,每个阶段的目标以及如果我无法达到而必须承担的后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想鲁迅先生也是一样,他11岁开始进入三味书屋读书,12岁时祖父入狱,父亲病重,家产中落,人情冷暖在此时显现,每每为父亲买药都要去当铺置换钱物,遭人冷眼,尽管父亲三年后去世,他仍然坚持学习,并且在五年之后参加县考中榜。
之后他不再继续参考,而是前往南京求学,在这求学当中你说他是否有迷茫困顿呢?定是有的,他也与常人无异,在面对生活各种变故时的思考、选择、决定也是经历了百般纠结和犹疑,而他之所以拥有今天的成就,是过去那些时日自己用心而认真的做好了每一步,所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位世界名家。
当然,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认真做了就一定有好的结果等着你,只是说基于你自己来讲,你是认真的将这场人生用心度过的。就拿做早餐讲吧,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可是放大到整个人生来讲,你这一生大概要吃两万次,很多人对于它的态度很随意,有时一桶泡面就解决,可是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便有了一种仪式感,煎鸡蛋面包,准备水果牛奶,这份用心从清晨开始便被关注,以致延至这一天,甚至到以后的日子。
也许就是松浦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中写道的,“如果想要用心地度过长长的人生,那就先从用心度过今天的此时做起。”仔细想想,常常有人说“将今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也是此意。如果你知道今天过后就要离开,也许会立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而这份想做的心态就是你对生活的用心,用心做想做的事,用心经营这份时间的可贵。
松浦说,“有时候,想做的事全都不容易完成,以致明日复明日。这也没关系,只要自己意识到‘这只是延期’,就和‘停滞不前’决然不同。”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心中满是惊讶。这句话意味着将“延期”和“拖延”有了新定义。平日里经常会因为工作繁重而不得不将事情延迟,无论是未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还是未按照规定的项目完成,自己心里生出责怪之意,甚至会上升到怀疑自己整个人生这方面。
而松浦这句话却解答了我内心长久的疑惑:我并不是没做,只是做得不够好或没做完,难道我就是失败者吗?不,不是的。生活中常常发生很多不在意料中的事情,我们需要去解决并做好后续工作,它可能并不是重要,但是它却是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一番下来之后,你会发现时间已过或时间不够,我时常的心态是那就放到明天做吧,反正都没法做好做完。
我现在才意识到这种心态真的有问题。本意上我并不是因为懒,只是觉得条件不充分,于是希望等到它具备以后才开始,可是每一天看似相同,但它真的不同,也就是说也许明天你会很忙,明天你也许要到睡前才有时间。如此反反复复,很多时候人就产生消极心态,反正都做不了,不如不做。而这样下来原本只是“延期”,到后来就是“拖延”。
其实所谓的用心生活,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你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去做,只要你认真完成了一部分,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松浦说,“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会破碎好多次。每一个这样的关头,我们都想是站在分岔路口。是选择一心想从纷争中脱身,甚至不惜舍弃与那人的关系,还是选择不退怯,袒露真心,努力地、用心地修补彼此的关系。”
生活不可避免的便是与人相处,平日里与某些人的相处总是高高兴兴,这部分人中包括父母、亲戚、朋友、恋人、同事,但是当有问题出现时,你才会开始看清自己到底重视那些人,以及那些人值得你重视。
像松浦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中就有写道,“爱情、友情在内的任何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不是靠制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培育的。”其实这句话我个人看来只能算对了一半,培育自是当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培育可以获得这份“爱情、友情在内的任何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于是当问题出现时,你便开始有了判断,尽管我知道这份割舍很难,因为人对于自己付出过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不舍情绪。可是我们要知道,选择离开是另一种人际选择,并不是你疲于应付,而是你意识到值不值得这个层面。
值不值得你抛下面子去挽回这场关系,这个人,很大程度上是你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抉择,每一位朋友、恋人都是给予你不同生活体验,你要知道自己需要的什么,然后做出选择,接下来就是用心经营、培育。
大学时期我就有位很要好的女生朋友,后来她因为感情事情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这场糟糕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以年来计算,我当时无法理解这样的人到底是痴情?还是因为不甘被人抛弃。
说实话,我内心瞧不起她,于是很久很久我们都再无任何联系。直到最近我结束了一段感情,很多东西我开始想明白,我们互相倾诉彼此的内心想法,有了共鸣,我开始理解这个人,理解她的生活选择,我选择尊重她,因为我认为这个女生在朋友这个层面是值得交的。
当然,我讲这件事的原因是当初我选择离开,之后选择回归,无论那个选择都是经过我思考做出的决定,即使放到现在我仍然不会后悔,至于她,她给自己选择了另一种生活,于是她必须承担这份选择的后果,我也是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一段关系之脆弱,其实是因为“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会破碎好多次”,于是当它破碎时,我们是选择脱离纷争独自疗伤,还是袒露真心修复关系呢?每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自是不一样,但每一个决定都是你对自己生活的用心结果。
生活有很多种方式,但用心生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来成为世人皆知的名家,而是去用心度过每一天,无论是与自己,与他人,还是与世界的相处,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正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