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北京时,没给家里说,在地下室居住,300元一个月。房屋很小,只能放下一张床,躺下后,头顶着墙壁,脚就蹬得着对面的墙,床前面只有一点点空。
隔壁就是洗漱间,不断有人洗澡,很潮湿。但,还是得忍着,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廉价的地方,可住了十多天,实在受不了,于是,再开始合租。
这次租到了地上,住了三室二厅的一个次卧,但是需要和别人睡一张床。两人在一起住,你不知道你的室友是什么样子。那个室友养了一只兔子,常常会把球球屎拉在床上,也会咬电线,这种情况,都没办法,只能自己咬牙往前冲。”
如今这个曾经居住过潮湿地下室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公司,那些曾经痛苦的日子,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他曾经有过固定的单位,三班倒,薪水很高,但那种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或许不适合不安分的年轻人。
辞职过后,自己创业的辛苦,如今他说得云淡风轻,但是,只有他知道,自己当时曾是怎样的无助和煎熬。
最困难的煎熬时刻,给了他坚硬的铠甲,如今,他善于思考,能和不同年龄的人交流,善于向任何人学习,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让他工作风生水起。
如今,就业最难季,孩子该不该辞职?打破铁饭碗去创业,这样是不是太冒险?
创业成功的孩子一再告诫中年人,不要限制孩子,一定不要限制在一个框框里,你不知道他会有多大的潜力。
跳出去,你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曾经是多么狭隘。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自己去想办法。
中年人疼爱孩子有加,很难去延迟满足,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想一想,设若孩子要风得风,那还奋斗什么?
中年人也开始思考,从年轻人的思维看,我们却更像学生的样子。
到底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有和家长深度交流的欲望?让中年人也能了知年轻人的真实想法,进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站在孩子身后,为他的决断点赞,为他的努力摇旗呐喊。
站在衰老的边缘,却一再发现,作为中年人,更应该向年轻人学习,与时代一起前俱进,才不被孩子、不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