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做父母的已经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发出了这样的抱怨:孩子怎么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每天在想什么!
孩子们为什么不想和父母说话呢?因为他们认为:“跟父母说也没用。”在孩子刚要开始说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科玉律“小孩子有耳没嘴”来搪塞孩子想说的话。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灵就会被封闭。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听懂孩子话里的弦外之音呢?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的哪些话里面有弦外之音,那么,就先看看下面的孩子是怎么说的吧!
情景一:看见邻居家的小朋友手中拿着一个冰激凌,儿子抬起脸庞,天真地对爸爸说:“爸爸,天气好热啊。”爸爸说:“怎么会热?”
情景二:妈妈对女儿说:“不要再看漫画书了!”女儿回答说:“妈妈不是说让人快乐的书就是好书吗?漫画书让我快乐,不也是好书吗?”母亲愕然,只好回答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再看吧。”
情景三:君君说:“爸爸,老师今天表扬明明了。”爸爸说:“是吗?那你可要好好向他学习啊。”说完这句话,父亲发现儿子的眼神竟有些黯淡。
父母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学会使用“话外音”了。明明是想吃冰激凌,却不说想吃,而说天气热;本来是想看漫画书,却不说自己想看,而反问父母“妈妈不是说让人快乐的书就是好书吗”;本来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表扬,却不说,而是告诉爸爸“老师今天表扬了明明”……
为了和孩子实现畅通的交流,当发现孩子的表达不再直白而是有些拐弯抹角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深深的理解,听懂孩子的“话外音”。首先,父母要知道孩子懂得说带有“话外音”的话,是聪明的表现,表明孩子已经懂得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当发现孩子说了一些带有“话外音”的话语时,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认真理解孩子的“话外音”。其次,要对孩子的“话外音”进行解析。学会听懂孩子的“话外音”,就是当孩子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只是要就事件本身与孩子探讨,而要深入分析。比如当孩子说“不喜欢妈妈送礼物给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想妈妈买礼物送给自己,聪明的父母一定可以察觉出来的。最后,体会孩子“话外音”所表达的心情。只有孩子在精神上获得了满足,他们的身心才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