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岁,上有老,下有小,在房子车子,妻子全职家庭主妇,被动要求离职,人生一片迷茫。
2:35岁无疑是一道坎,公务员考试,不再招用35周岁的社会青年;企业招人,尤其科技公司和新兴互联网公司,“中年危机”来得就更早了。
3:“华为清理34岁员工”的消息刷屏了,虽然后续证明消息是假的。谁知道真正是假的还是真的?
4:用人单位不要35岁以上的,因为你的成长空间和未来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很可能还不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35岁之前,大家都还是年轻人,聊的是青春理想,还好奇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风景、美食和刺激,谈情说爱起来可愿意“你和我对抗整个世界”。但在这之后,大家都成了中年人,只求各自安好,默默赚钱养家,即便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了,也不愿再轻易相信任何人。
大家不约而同地避开谈论那些要经历的大有多不容易,也绝口不提35岁之后人生就完全变了个样子。
所以,总有人要问:35岁的人都去哪儿了?
几乎是计划生育推行后出生的头一批,从小没少受6个钱包的疼爱。而三十多年过后,他们也必须是面对巨大养老养娃压力的头一批,6个钱包变成了6个账户,时不时要往里面充一些亲情值,曾经拥有多少疼如今就得回报多少爱。
这些人在他们十七八岁参加高考的时候,还迎来了我国高校的扩招。这件事放在当年看,那自然是给他们创造了更多成功机会,如今却也可以说是把更多的人送上了同一条通往公司高层的独木桥上。到了25岁,1983年出生的人还遇上了2008年的房市先崩盘后暴涨。他们那时但凡有一丝犹豫,要不要在25岁这么年轻的时候买套房子呢,后面只会越来越后悔。
又十年过去了,父母已渐渐走出壮年,孩子还是懵懂小儿,刚刚步入35+的80后成了职场上可被随意“蹂躏”的角色。面对大量涌入公司的95后新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90后,已经成为高层的同龄人,他们也就只能看着,安安分分地干好自己的活,绝不可能因为领导的几句责备和同事的一些分歧,而主动切断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
久而久之,小心翼翼地算着钱过日子,便会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是没有了想诗和远方的勇气,而是被迫从自己身上剥离了改变的概念。
甚至有些时候,生活还容不下安分的中年人。他们中间或许有不少人,是一毕业就加入如今这家公司的,好不容易熬成老员工了,却依然免不了被裁员的可能性。老板还会美其名曰: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35岁以上的中年人当然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去创业了,也得益于社会的鼓励
1:1999年,马云创阿里巴巴时正好35岁,这不知让多少人看到了希望。
2:任正非:创业之前,他当过兵,也做过技术员,28岁来到深圳工作,后来因工作不顺被人骗了,200多万打水漂了。43岁靠借来的2.1万成立了华为
就举两个名人而已,他们是万里挑一,百分之二十之中。可是我们不是要去和大老比,但要有他们的精神在。得感谢社会的抛弃不然哪来勇气创造自己!
其实35岁是一个很好的年龄,他们不像二十几岁的人那样容易冲动,也不像四十多岁的人那样思想观念保守。
他们对社会和个人都看得比较清楚,不盲从,有自我主见,是经历过风雨的勤恳一族。而且他们一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对 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都比较强。
35岁应该说是职业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35岁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积累的阶段。无论是知识上,经验上,还是在心理方面,人都在走向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并不是一个可以决定人生终极结果的年龄,人生的路很长,只有那些笑到最后的人才会笑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