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花花世界01水红花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经过某个小区的某栋楼前,发现某个花盆里竟然栽了一棵水红花,瞬间感觉有点懵,这也算花?也能盆栽?这不是我小时候房前屋后水渠边上随处可见的野草吗?总在夏秋季节绽放出一串串紫红色的穗状花束,像一条条的狗尾巴。妈妈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这种草,所以就叫水红花。小时候的家附近总有水,有桥,所谓“熟视无睹”,当时的我竟然没有把它划归到“花”的行列。

后来我离开故乡,视野里不见了那一泓清水,一丛丛的水红花也就跟着不见了踪影。

直到生命的某个时间节点,我再次翻开《红楼梦》,认真研究书里的每一字词。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这里的蓼是什么植物?

资料一查,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水红花啊——原来它并未离我而去,而是早就在诗词中等我,是我迟到了。

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早在《诗经.小雅》里就描摹过它高大的样貌,粗壮直立的茎可长到两米;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它的娇艳的红色与芦花的雪白合力点染成一个绚丽的秋;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寥花”,它生命力强,在河滩水洼成片生长,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眼看世事更迭,生命与晚唐一齐谢幕的黯然;

“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寥醉清秋”,它枝叶舒展,不畏寒冷,

在秋风萧瑟中依旧能摇曳生姿,是陆放翁晚年看淡名利之后感受到的豁达与喜悦。

当然更多的还是“雨湿寥花千穗红”,“水痕天影蘸秋霞”,“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故溪归不得,凭杖系渔舟”,它是离愁,是别绪,是乡情,是秋天的代言人。

红蓼不光入诗,还入画。宋徽宗的《池塘晚秋图》、《芙蓉锦鸡图》、《柳鸦芦雁图》、《红蓼白鹅图》屡屡出现红蓼的身影;齐白石的《红蓼》、《红蓼群虾图》、《红夢蝼蛄》、《螽斯红蓼图》、《红蓼螃蟹》更是以红蓼为主角。

红蓼还可入食,食神苏东坡就曾“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明代的李时珍就说过,“古人种蓼为蔬菜,收种子入药”。南朝之前,蓼与葱、蒜、韭、蒿并称“五辛”,是

烹饪鸡豚鱼鳖不可缺少之物。徽州人把蓼花叫做酒曲花,用来制作酒酿、馒头、米酒。因其味道辛辣,点燃后可以驱蚊,越王勾践当年所卧之薪据说就是红蓼,“卧薪”是“目卧则攻之以薪”,也就是在疲倦困乏的时候,用红花的辣先来刺激一下眼睛,之后再折磨心灵——提醒自己不忘国仇家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除了吃饭,在穿衣方面,蓼草也有贡献。另外,水红花还有相当大的要用价值,全草可入药,水红花子能够活血、止痛、消积、利尿……

总之,现代人眼里普普通通的野草,竟然是古代的网红植物,走得还是妥妥的“文艺范”。不信你看,《水浒传》里,梁山好汉聚集之地称“蓼儿洼”,《红楼梦》里贾惜春的住处有蓼风轩,元妃省亲时,石港处贾宝玉的题词是“蓼汀花溆”……它的英文名也挺浪漫,叫 Princess ’ feather

(公主的羽毛)。还有个更浪漫的 Kiss me over the garden gate (隔着花园的门来吻我)。话说这么长的名字谁起的,有什么来由,谁能说出来让我长点学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