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昨天下班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闷热的空气在沉沉的夜色里弥漫着。开门的时候,红色的铁门的门框上垂下来两行绿色,是房东用透明的胶带纸粘贴在门框上的“艾草”和“蒜苗”(具体是那两种植物,我也不曾仔细考究和查询,只是凭借我自己植物浅薄的知识猜测出来的)。我才真正反映过来,朋友圈里早已粽子纷飞的端午节将至。
端午节,相传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节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高洁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不同形式的仪式或者行为来让这个伟大的人万古长青,让他忠贞不渝的精神代代相传。有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等等形式的民俗习惯来纪念屈原,这些民俗习惯都是我长大以后才从各种渠道知道的。
然而在我从小的记忆里,也就是在我的家乡,端午节也不叫端午节更别说什么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什么的都是不存在的。我的家乡人都把端午节叫成是“五月丹阳节”,或许是把端阳节因为地方方言的特点被叫成了“丹阳节”。我家乡在丹阳节的习俗是很独特的,只有在我们那个市区传承着,就连现在最神通广大的互联网上也查不出任何的蛛丝马迹。那就是在门框上“插杨柳”和在小孩的手腕、脚腕上“绑花线”。
在我小的时候,是很喜欢过丹阳节的。
在五月丹阳节的前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母亲就让我和弟弟妹妹们把手和脚都洗的干干净净。她从我们当时认为那里有无尽宝藏的三格立柜里找出来一股股花线。是母亲平日里绣花枕头、花鞋垫时用的。有红色、黄色、蓝色…各种各样的颜色。她从每一种颜色的线股中抽出一根或者两根出来再拼成一小股彩色的然后拴绑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腕上。这就是我所说的绑花线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五月丹阳节的绑花线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绑完花线的的那个晚上我一晚上的表情都是处在微笑的状态。至于为什么要绑花线,我或许问过母亲,或许只知道开心而没有追究过为什么。反正时至今日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要绑花线,在当时只觉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门框上插杨柳,丹阳节的当日,我还沉睡在绑花线的甜美的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早早的打扫完房前屋后的院子,来喊我起床去折杨柳来插在门框顶与墙的缝隙中间。虽然我是极其不愿意起床的,但听到是去折柳条枝我便能一跃而起,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兔子。而我不是因为惊吓而是欢喜,这欢喜大概要比城市里的孩子听到要去儿童乐园更甚些了。我利利索索的穿好衣服,就像我家巷道口的大柳树跑去。那杨柳条必须是早晨柳叶上还挂着珍珠似的露水的才好,大概是取风调雨顺的意思吧,不过在当时我只顾着我的欢乐,而它到底是何寓意我是没兴趣知道的,也或许是我那不识文字的母亲也不曾知道这更深的寓意,只知道它是神秘而存在的一种乡俗,导致我也就一无所知了,只知道去爬树去折柳条。
这便就是我从小意识里的端午节了。关于我对五月丹阳节的欢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一天我可以吃到一顿好吃的。这顿好吃的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平常,甚至是有些不起眼的。在对于当时的我,不知道是一种多么高兴的事。那就是中午时候,妈妈会从自己的菜园里割了新长的韭菜来(大概因为是北方农村的气候偏冷,在五月丹阳节的时候才是长了第一茬的新韭菜)炒上一盘韭菜炒鸡蛋,在当时我的意识里一盘韭菜炒蛋是要甚于我后来才听说的燕窝鱼翅了,虽然我至今不知道燕窝鱼翅是怎样的味道。
今天母亲又打电话来问端午节是怎样过的,我告诉她我是去外面的饭馆里吃了怎样怎样的美食。其实我完全是在扯谎。自从一个人来到这几千里外的城市独自打拼奋斗,各种各样的节日对于我跟平常也没什么两样,反而徒增了许多生活的苦闷和对家的思念。
一个人的城市,节日只是更多的思念和心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