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了一节小程序运营课,知识点尚未提炼,却点亮了我一只灯泡——每个人对信息的解读,大相径庭到截然相反这件事,很有意思。
有人积极看待一个现象,有人直接行动起来,在初级产品中迭代,也有人悲观。老师怎么说?
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随不随大流,你想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不需要随大流? 随大流必要吗?
我却想到另一个问题——你在解读信息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是怎样的? 有迹可循吗?结合实际需要了吗?
我发现每个人结合自己的经历,知识,经验,方法论,乃至价值观,去解读一个现象或一条信息,是很有意思的。
欸,你为什么这么想? 你怎么想的到,我就想不到?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解读者,版本各异,因为见识不同,利益相关程度不同,等等各种原因,由这个现象得到的看法和启发,有差别。
这启发我做——
1. 询问
2. 对比
3. 检验
这三个动作,好像一个社交性学习的起点到过程,到内化的三步。
我为什么对这个社交性学习如此的敏感呢?
因为我想人与人链接这个主题,对我太太太重要了。
但怎么与人链接,互动,展开,接纳呢?怎么共情,理解,支持呢?怎么从交往中互惠互利呢?
我想用询问做起点,用思维导图做桥梁,用对比分析做沟通,用检验做数据收集,整理,与观察。
一个人用一生积累的所有知识去解读信息,去利用信息,去发生链接,这是多有意思的事啊。
每个人,都有我社交性学习的机会,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话,因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谚语,因为我有与人链接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