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散地走在路上,前面两位女士背着瑜伽包应该是准备要去运动。年轻一点这位女士打扮的光鲜亮丽,大约有30多岁,我们称她为A。年龄稍长的女士大概有50多岁,穿着更加朴素一些,我们且称她为B。结婚后的女性不管是多少岁,围绕的话题都离不开孩子,丈夫,工作。两个人就孩子进行了讨论。
A:我同事39岁了最近要了个三胎,每天心力憔悴看上去就像是个老太婆,还好我当时没要二胎。
B:怎么不要啊?老了享福啊
A:一个我都养不起,还两个。
B:怎么养不起啊,穷有穷有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
A:那肯定没有现在活的潇洒啊,还来做瑜伽。
从这两个人简短的对话中,看出老一辈对于生孩子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上世纪,孩子就是简单的劳动力,特别是男孩子,五六岁就能帮忙做农活,十几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去打工来补贴家用。所以孩子生的越多,等到晚年的时候就有很多孩子来孝敬自己了。老人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要孩子不饿死,就可以了,至于读不读书,上不上辅导班,需不需要自己买房子这都不重要。再往深层次去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得没得到充足的爱,有没有得到更好的陪伴。更没有人会在乎。
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有些父母是很自私的,不负责任。毕竟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我们能决定,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到不知不觉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反应过来小时候那些不开心的事,那些会让自己产生恐惧、害怕的情绪,导致现在没有安全感,容易自卑,容易焦虑。自己只能一边成长,一边自己治愈自己。
毕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辈子来治愈。
不过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也让年轻的一代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让能够更多的为自己而活。如果生孩子会影响她们现在的生活质量,那宁愿不要孩子。 这样的想法看上去或许有些自私,但是一个生活的很窘迫,消极的母亲又能带给孩子什么呢? 让孩子在一个匮乏的环境中生活,又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在生三胎这个事情上要量力而行,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否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充足的爱,相信这才是对自己、对孩子最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