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犯事了?

今天大宝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把他送到学校门口,遇见另一位同班同学家长,忍不住就聊起孩子。

她说她家老大上高三,今年参加高考。家里今年挺紧张忙活。老大初中的时候比老二成绩好,但是上到高中开始叛逆了。

老大不怎么和她说话,老二话多。

“大概是老大训斥打骂多的缘故。”她自己说。“高中了开始叛逆惹事,”接着还说“就是前一阵子还好好教训了一通!”她的意思是打骂。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高中学生,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她自己也说,打过了就后悔。只知道用打骂的方式,但是也觉得这样教训不管用。

她说,他们三个同学捡到一张饭卡,一起到学校小卖部把里面的钱都买了东西。

一开始丢钱的同学以为是有人偷了,后来调视频监控,看到是他们三人捡了。

“关键是捡了也不该花呀!不是应该想办法还给主人吗!难道不想想丢卡的同学多着急呀!他(她)怎么吃饭!”她转述老师的话“这就是人品问题,性质恶劣!”

然后要求回家反省。在家待了一阵子。

到家里,她问孩子,难道就不想丢卡的人怎么吃饭啊?

孩子说“没想。”

到底孩子想没想,真实情况其实不知道。

因为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孩子也不愿意多沟通。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来让我们成长的。

如果看到它有的意义和价值的一面,我们会因此成长一大步。

那么“孩子在学校犯事了,怎么办?”

就以这个事情为例吧。

首先,先说下为什么好多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打骂教训孩子?

原因至少有两个。

一是,父母非常生气,觉得孩子被学校老师处分,很丢脸。

而且,孩子还给本就够忙乱的自己添麻烦,在家呆上几天,学习还受影响。

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接纳包容理解的心态不够。

二是,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无能为力。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

当然,处于这种境况的父母,假如帮忙,大约也是想着如何找人托关系,把孩子尽快弄到学校去。

而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想真正帮助到孩子成长。


接下来,我们说,怎么办。

或者说,从这件事中,作为父母,可以做的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是什么。

其实,作为父母,当孩子出现问题,遇到麻烦的时候,正是我们了解孩子,增加亲子关系的时候。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人,都在无论言语行为还是认知等等方面,有不足之处。

成年人尚且如此,需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进”,更别提孩子了。

那么与世界与他人,产生了摩擦和问题,不正是作为自己,自我反省的机会吗?作为父母,更好了解孩子,更好教育的机会吗?

作为父母,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麻烦,一定程度上说,还应该庆幸。

一是,因为孩子还没有能力完全离开父母,父母还可以在孩子走上社会之前,更好的影响到孩子,助力到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先要同情理解孩子。当然可能有两种情况存在,一是孩子真的对于失物归还毫无意识,一是孩子有想法但是没有行动。

第一种情况更糟糕,但是也可以改变,这个先不说。我们说第二种情况。

孩子有意识,想到失主着急,有想要归还的想法。

父母这时就应该说,“妈妈知道这样做不是你的本意。你捡到饭卡,能想到还给丢失的同学,知道他着急。

但是,有另外两个同学,别人提议把钱花掉,你也不好意思说出你的想法。

这个妈妈能够理解你。在人群中随大流是好多人都会做的选择。说出自己的真实的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有时候会很难。”

这样,孩子就会把老师说的,他的人品有问题的标签,从自己身上揭下来。

对自己有更正面的认知和评价,而且对于妈妈他会更加亲近,更愿意和妈妈交流。

谁还不是愿意和理解自己的人走的更近呢!

另外,除了可以增加亲子关系,在情感上助力孩子更有力量和底气以外,也能抓住机会,给与孩子更加实际的指导。

“孩子,其实你现在遇到这件事情,倒是好事。

将来有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情景,这件事情吸取了真正的教训,就不会在以后这样的事情上跌跟头了。

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遇上事情,你有自己的意见,想法和感受,与他人不同。这件事上你选择了,忽视自己的,盲从他人的。

但是,将来走到社会上,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怎么选择呢?”

有了前面的被理解,孩子一定会认真听你说接下来的话。

而且会认真思考你问的问题。

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得出一样的结论,“无伤大雅的事,随便怎样都行。但是遇到大是大非,事关安全与危险的事,自己有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就需要智慧的坚持自己的。

这件事这样处理,是不是这件事就获得了它该有的意义,实现了它该有的价值呢!

不过,真实情况是,这位妈妈反省到了另外一点。

她家老大在初中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一次事情。

首先,他曾经丢了自己的饭卡父母和孩子都没有计较,重新补办。

再者,有一次,她发现孩子居然好几天没有吃饭(饭卡和妈妈的手机绑定着呢,能看到消费情况)。

妈妈担心孩子专门跑到学校,发现孩子就是捡到一张饭卡,用着捡到的饭卡吃饭。

“要是那次事情,我教育他该怎么做,就不会有这次事了!”

这也算是好事,我们的谈话,她自我启发到这一点。

“如果不在真正的错误点上认真改正,类似的问题,甚至同样的问题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到来。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